[转帖]《蟾韵》文学创刊号征稿启示 作者:陈宗华 时间:2009-1-11 周日, 下午6:47 《蟾韵》文学创刊号征稿启示 由于原《龙脑桥文艺》已有《龙脑桥》先期出刊,为避纠分,我们在此,以薛福群,姜维彬,商希恒,陈宗华为初期社员组建了玉蟾文学社并以玉蟾山的历史厚重为支撑点,以乐趣http://cq.netsh.com/bbs/870194/为平台,广交天下文友,纳万千风姿,乘开放之风,尊重生命,尊重文本,尊重泥土的本质。拒绝浮燥,皈依文学本位。立足本土,面向全国。特向各位尊敬的文朋诗友推出《蟾韵》文学并同时征稿诗歌(包括散文诗)为主,兼微型小说,精短美文等。由于是几个铁杆文朋诗友注入微薄资金,所以暂无稿酬。欢迎到论坛http://cq.netsh.com/bbs/870194/交流,跟帖投稿。欢迎有识之士加盟,欢迎定阅。只在论坛选稿,并要求原创且文责自负。欢迎申请驻站。为了驻守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朋友们,努力吧。本着只看作品不看人的原则,向每位入选本刊的作者赠阅样刊。以前版主推荐的,也纳入审稿范畴。 联系人:姜维Jwb6979@126.com。 诗歌投稿跟帖:http://cq.netsh.com/bbs/870194/html/tree_33139504.html 诗歌除外作品投稿跟贴:http://cq.netsh.com/bbs/870194/html/tree_33139504.html 注: 玉蟾山 玉蟾山以山幽石奇取胜,气象万千,林木苍秀直逼峨嵋。 玉蟾山, 位于泸州市区以北35公里, 泸县县城旁。有森林面积5400多亩。因山形、山石状似蟾蜍而得名。玉蟾 山历来以山幽、 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被张爱萍将军誉为“川南明珠”。 从成渝高速公路隆昌连接线沿321国道南行25 公里即到川南名胜玉蟾山. 玉蟾山在历史上曾是川南佛教名山。据史料记载,从唐代景福二年起,已建有圆通寺。每年观音盛会,川南各地香客游人云集于此,诵经作法,盛况空前。故而玉蟾又有“小宝顶”之美称。如今,玉蟾山上远留有曾经辉煌的印迹。宋代大文豪、书法家黄庭坚(字山谷)醉留“玉蟾”;明代新都状元杨慎(字升庵)狂写“金鳌峰”。到清代,山上寺庙林立。罗汉街内一台一重殿,一级一重天;庙宇巍峨,气象万千。曾号称“大和尚五万五,小和尚不消数”。暮鼓晨钟,香烟缭绕,香客如云,佛事之盛,令人叹绝。 清代同治年间,一场大火将山上古建筑毁于一旦。如今圆通寺遗址上幸存的佛像石刻和摩岩造像400 余尊依然吸引着现代善男信女。以佛教传说和民间故事为题材的明代石刻,大有丈余,小不足尺,雕刻人物神采各异,风格独特。其中千手观音、九龙浴太子、悟道图、十八罗汉飘海图等都是石刻艺术的精品之作. 近年,一组以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翻天覆地的国画《流民图》创作大型浮雕落户玉蟾山,为古老的玉蟾增添了新的风采。 在玉蟾山风景区内,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山下九曲河上的龙脑桥,是明朝洪武年间建筑的石板平桥,其桥墩分别是石雕龙、麒麟、青狮和白象组成,工之精湛堪称稀世之珍品。 1996年,泸县县城迁至福集镇,即以玉蟾风景区建设为龙头,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一条水泥路直达玉蟾山腰,山路通达每个景点,山腰处一座集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的高级宾馆,为游人提供了观赏玉蟾夜色的便利条件。 (此文转自网上)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96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