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大明浮沉 作者:蒋平平 时间:2008-8-26 周二, 下午11:02 (一) 从《说文解字》到《辞海》 从《康熙字典》到《现代汉语》 曾几何时 这幽灵般的词语扎根于华夏大地 不要说繁华的生活固若金汤 不要说高大的城池铜墙铁壁 一只小小的蛀虫,也能让参天大树倒闭 有一种气鹏程寰宇 有一个字顶天立地 在祖先刀耕火种的地方 那沾满毛血的标枪 挑起正义的旗 “人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潜” 养正气 施仁政 大明王朝的疆土之上 高悬明镜 (二) 烽火熊熊 群雄逐鹿 於皇寺里的小行童 用一只木鱼和一片块瓦 支撑起一副英雄的骨架 “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黄昏时刻 道路上木铎声声响起时 一个王朝到下 另一个王朝正以迅猛的姿态雄起 (三) 天下初定,修养生息 “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 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 整吏治 惩贪墨 破毒瘤 锄杂草 正本清源 从胡惟庸案到蓝玉案 从郭桓案到空印案 那双种过庄稼要过饭 执过鞭子牧过牛羊 削过头颅埋过尸体的大手 掐断那喷涌着污水毒液的源头 (四) 大明之“明” 在于统治者之心清如水 大明之“明” 在于老百姓之心若明镜 贪官污吏不容宽贷 边地充军、枭首示众 剥皮实草…… 六十两白银与生命价等 府州县衙门左首的皮场庙 吸血的外壳被麻利地剥去 旗竿之上 一颗颗血淋淋的头颅 正被人们的笑声和掌声烘干 一双双暴凸的眼睛 正俯视一群挺直腰板的百姓 (五) 开国二十四年土地八百伍十万倾 “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 农夫耕,老瓦盆中冽酒盈。 呼嚣隳突不闻声。” (六) 太祖面带微笑回归自己开拓的疆土 朱棣手持利剑站在风口浪尖 六扫虏庭,五次亲征。 蠲免赋役,恤贫赈灾 印度洋、阿拉伯海 郑和满载一船繁华 将大明的历史漂泊成一条奔腾的河流 (七) 物极必反 也许,这正如午后炽烈的太阳 蕴含着阴冷的寒风一样 当仁、宣把那张紧密的网移动位置时 权贵和官僚的黑手猛探出来 官僚持势弄权,兼并土地 百姓背井离乡,破产流亡 当王振将整个大明玩并于股掌之同时 “土木之变” 一棵毒芽在在滋长 当酩酊大醉的朱翊钧荒唐地 割下宫女的头发时 从民间拨刮出来的 何止是人民百姓的血汗 那是一个衰亡的信号 (八) 大明的宫殿 在魏忠贤的尖叫声中剧烈晃动 诛阉党理朝纲殚精竭虑调兵遣将 崇祯欲扶将倾之大厦 在度日如年的十七个年头 在大明多灾多难的十七年 面对千疮百孔的明王朝 面对蜂烟四起的疆土 面对空号的国库 面对一股股“土寇”“流民” 宗祯像一叶随波逐波的木筏 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随波逐波 (九) 当李自成骑着高大的乌龙驹 意气风发地把大明疆土踏得得脆响时 紫禁城后煤山一角 曾经叱喀风云的真龙天子 注定一身厮守一棵歪脖子树 二百七十年 一场农民起义的急风暴雨瓢泼而来 二百七十年 骏马抑或蛀虫将江山从一头拖向另一头 (十) 面对一个王朝的背影 语言已无法站立 六百年后 在狼烟熏染的天空之下 举起一块锈迹斑斑的马蹄铁 倾听一个王朝渐行渐远的足音 (十一)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六百余年的沧桑巨变 弹指一瞬 今天,当我们以“屯堡”的名誉 将陈年往事一件件提起 比如 “大明古风 江淮余韵” 在祖先血液浸润的土地之上 那些屯田戍边的辉煌 正被西部大开发的惊雷一页页锹起 (十二) 踏着时代雄浑的鼓点 呼吸着改革的傲然正气 一群拿起锄头镰刀的士兵 一群巨袖宽袍的大脚妇女 正以稳健的步伐 从六百年前的石灰巷出发 越走越坚定 越走越从容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836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