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于自律体新格律诗的思考 作者:黄淮 时间:2009-10-08 周四, 下午7:02 关于自律体新格律诗的思考 / 黄淮 (附: 反馈文章 ) 近几年来,我集中精力进行各种样式的格律诗尝试,完成了以《最后一棵树》(组诗,载《绿风》2002.5)为代表的百余首所谓“自律体格律诗”,实现了从“千篇一律”到“一诗一律”的过渡,也许为新诗格律化和增多诗体摸索出了一条蹊径。 自律体主张律随情移,体缘律立,自由创新,呈现一诗一律。诗人可按自己当下的情思脉动,意象的创造,顺乎自然地,顺溜地创造某一首诗的独特节律。从而实现因人因时,因情因思而使诗律呈现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共律体是带着镣铐跳舞;自律体是伴着心声的节律载歌载舞。自律体,立足内外节律谐振,主张诗体自由创新,乃是诗的本质的自然体现。 自律体是新格律诗的原创形态,也是新格律诗的普及形式。 自律体新格律诗只有两点要求:一是字拍规律化;二是韵式有序化。 我所谓的“一诗一律、自由创新”、意在打破传统观念上的格律概念的“千篇一律”,依律赋诗。一诗一律,可简称“自律体”;“千篇一律”,也可简称“共律体”。宏观诗体流变史,无论古今都是这两种格律体发生发展,共存共荣,相互促进的过程。从诗体本质上讲,无律不成诗。一种成熟的“共律体”,往往是由某种“自律体”,经过许多诗人,甚至几代诗人,共同采用,精心再创造而形成的。自律体是原创的母体,共律体是再创的子体。青出于蓝往往更胜于蓝。 诗以意传神,以律立体。没有诗意不是诗,失掉诗律不成诗。诗,乃意与律之有机结晶,犹如人乃是灵魂与机体的复合。结合得好的,为上品;结合得不好的,为下品;意律两乖的,不是诗。 所谓诗意可理解为诗情诗思与意境意象的统称。所谓诗律是指伴随诗的情思而呈现的有规律性的节奏和律韵,可简称为节律。 抒情述志,开慧塑魂则是诗的存在依据和发展动因。 纵观古今诗坛,诗体流变,大致有三种样式存在:一为原生态的自律体,也即诗人个体自创的一诗一律体;二为继生态的共律体,也即诗人群体共创的千篇一律体;三为,节律宽松的自由体。 古汉诗,长期处在封闭式社会,以定型的共律体为主;今汉诗,处于开放社会,则以自律体与自由体为主,所谓新共律体也往往呈半定型状态。这是诗体与时俱进的必然发展。三体共存,相互推动,乃是诗体流变的基本动力,从而演义出整个诗史进程的生动面貌。 诗以律为本,无律不是诗。从本体上讲,每首诗的节律,都是独特的,正如诗人在创作时的生命感悟是独特的。因此,自律体“律”是“律随情移”,自律体的“体”是“体缘律立”。一诗一律的自律体,是诗人捕获灵感,抒发情思的那一刻生命律动的语言外化,是携带着诗人的心跳和呼吸的,是活生生的,是活泼的,是鲜活的诗律。 自律体,是诗的情思生发和主导着节律;它不同于某些共律律,是固定的格律框框,规范和局限诗的情思。这里所指的共律体,主要是指古汉语诗词格律。那些格律框框,虽然也来自诗人的群体继承和共同创造,但由于社会制度的需要,以诗入仕,以诗教化的需要又被强化,导致僵化。当然,即使这样,共律体也产生过许多伟大诗人和经典诗作,这往往都是在诗的情思与形式框架相适的情形下出现的。这些诗人,一是高手,技巧熟练,得心应手;二是胆大,敢于突破某些框框局限,有所创新。大多数,从学共律入道写诗的人,则往往因律害意,常常周旋窒息于框框里。总的说来,失律不成诗,死律窒息诗。自律,可自由创新,共律多局限束缚。也正因为如此,新格律诗中的共律体,也大大不同于旧格律诗,呈现出许多变通和部分开放状态。比如,限字体,往往不限行;限行体,也常常不限字。至于平仄,则早已随心所欲了,基本上都采用了大致相近的普通话韵等。这种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既有诗的本体内因,也有社会进步开放的外因。自律体的“律”,是一诗一律的“律”,是独特的自创的“律”,是活的“律”,是由诗而生的“律”的。自由体的“律”,比自律体的“律”,仅仅多了些“自由”,多了些“变奏”,允许某些部分的失律而已,并非无“律”;完全失律,就是分行的散文了。 自律体不是我的创造,而是历代诗人们的共同实践,而我仅仅是从提高诗律的自觉,和促进新格律诗的发展的角度,把它强调一下。其核心思想是提高新诗创作的节律意识,激发诗格律的创新潜力。一诗一律,解除镣铐,伴随心律百态,绝不失优美节律。我深信,自律体必将为新诗的律化之路,为新格律诗的繁荣,拓宽了可期待的美好愿景。 [b]附:《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上的反馈(摘要) 晓曲 :没有诗意不是诗,失掉诗律不成诗。说的好! 晓曲 :细学了,黄淮老师归纳的“自律体”和目前“格律体新诗”提倡的理念一脉相承。自律体其外在形式依然表现为整齐式、参差式和复合式及其不同的变化形式。一诗一律,其实就决定了 过河兵 :“总的说来,失律不成诗,死律窒息诗。自律,可自由创新,共律多局限束缚。也正因为如此,新格律诗中的共律体,也大大不同于旧格律诗,呈现出许多变通和部分开放状态。比如,限字体,往往不限行;限行体,也常常不限字。至于平仄,则早已随心所欲了,基本上都采用了大致相近的普通话韵等。这种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既有诗的本体内因,也有社会进步开放的外因。 自律体不是我的创造,而是历代诗人们的共同实践,而我仅仅是从提高诗律的自觉,和促进新格律诗的发展的角度,把它强调一下。其核心思想是提高新诗创作的节律意识,激发诗格律的创新潜力。一诗一律,解除镣铐,伴随心律百态,绝不失优美节律。我深信,自律体必将为新诗的律化之路,为新格律诗的繁荣,拓宽了可期待的美好愿景。 自律体的“律”,是一诗一律的“律”,是独特的自创的“律”,是活的“律”,是由诗而生的“律”的。自由体的“律”,比自律体的“律”,仅仅多了些“自由”,多了些“变奏”,允许某些部分的失律而已,并非无“律”;完全失律,就是分行的散文了,。” 精辟!这也是由特殊走向一般,再从一般走向特殊的过程.建议初学者以从共律体进入为好,自律体已经是走向新诗格律的高级阶段了. 李长空 :细学了,黄淮老师归纳的“自律体”和目前“格律体新诗”提倡的理念一脉相承。自律体其外在形式依然表现为整齐式、参差式和复合式及其不同的变化形式。一诗一律,其实就决定了格律体新诗的“无限可操作性”。这些主张个人十分认同。赞同小曲兄意见.[/b] 石琴 :“诗以律为本,无律不是诗”——所言之律,是指什么?我认为非格律之律,应当是诗句的音韵节奏(或音乐节奏)。 诗歌脱胎于音乐,最早的诗就是歌词的文字记录,文人化以后,成为案头文字,越写越走形,以至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归民间(竹枝词、戏曲(词牌)去找寻活力。 现代白话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应运而生,多数诗产生于留洋派,在打倒孔家店中拒绝传统,复制和摸仿西洋文体,让自由诗眼花潦乱,举着革命的旗帜使诗成为标语、口号,或者越来越散文化,越来越失去乐感,越写越不是诗。 黃先生的自律体说,我非常赞同。我认为这才是新诗写作应遵循的普遍规律。至于共律,不提倡为好,少数专门家有兴趣研究则另当别论。 于进水 :文章写的很好 马上 :每读一遍都会产生不断升华的思考和联想!问好老师! 新绿 :写得好极了,读之深受影响。若能配上一些自律体诗歌加以诠释,效果会更好的。 抽刀断水 :黄淮老师归纳的“自律体”和目前“格律体新诗”提倡的理念一脉相承。自律体其外在形式依然表现为整齐式、参差式和复合式及其不同的变化形式。一诗一律,其实就决定了格律体新诗的“无限可操作性”。这些主张个人十分认同。 ——认同暁曲的认同。 下府岸人 :自律体“律”是“律随情移”,自律体的“体”是“体缘律立”。一诗一律的自律体,是诗人捕获灵感,抒发情思的那一刻生命律动的语言外化,是携带着诗人的心跳和呼吸的,是活生生的,是活泼的,是鲜活的诗律。 在中辞网推荐学习与交流!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34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