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回望北川》(外一首) 作者:喜红 时间:2009-4-08 周三, 下午9:28 《回望北川》(外一首) 陈喜红 北川解禁了 因为在清明时节 祭奠的人多了起来 青烟直上云霄 向天界哭诉着去年的悲伤 从2009年第二期《三月风》杂志上 看到北川中学新校区前面铺平的大坑 坑里掩埋着4000多具曾经鲜活的生命 宽大青色的水泥碑流尽了北川的眼泪 县公安局在碑旁立了块牌子 上面沉痛地写着 “亲人安息了, 我们还忍心 惊扰他们吗?” 静悄悄的街上溜达着 一只黑白相间的流浪猫 它沮丧地望着记者手中的相机 一动不动,像是在给曾经的主人默哀 而瓦砾中开出的鲜艳牵牛花 却给了这大片的废墟增添了 一点点生机一点点绿色 一张张干皱和失神的脸 充满着5.12留下的恐惧与感伤 他们跪在地上点燃冒着黑烟的烧纸 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亲人的名字 泪水像山涧的小溪流出来 打湿了脚下的泥土和头上的苍天 这个时候 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惊扰每一位祭奠者 让他们哭出声来,只有这样 才能给逝去的亡魂一些慰藉 虽然他们已经听不到看不见了 但他们的灵魂却还活着 他们的心还放不下活着的亲人 苦难的5.12,苦难的北川 请那些进入天堂的亲人放心 我们不会丢弃希望或者舍弃生命 我们会在你们留下的土地上 继续耕耘着,让这肥沃的川蜀长出金黄的庄稼 让你们走时留下的凄凉 在天上为我们绽放美好的祝愿 亲人们,在即将来临的一周年祭奠里 我们深深地献上想念你们的那颗 流泪的心 (2009.4.7) 《北川,我们依然爱你》 一 从网络上,从杂志上 我看到了震后的北川,看到了 自杀的人群,看到了 北川官员董玉飞的绝望 扬俊杀妻后自杀的嘶喊 陈开华为父亲添上最后一锹土 然后义无反顾地去和死去的亲人见面 二 他们没有鞋子, 穿着分到的衣服和裤子 他们赤着脚在山路上行走 他们显得很苍老 因为他们没有了家 5.12,9.24两次灾难 崩溃了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他们好像没有了行走的目标 虽然说迁到了新的居所 可那终归不是自己的家呀! “心中的痛楚 靠什么释怀呢?” 三 几千间白璧蓝顶的板房 远远望去像新铸的长城 乔贵田,这个喜上眉梢的新郎 正带领迎亲车队穿越废墟 将美丽的新娘——陈佳 在唢呐的喧嚣气氛中 迎娶进自己宽大的胸怀 用一对新人的话说 生活还是要继续 从久违的喜事和笑声中 北川的人们站起来了 虽然站立的那么牵强 那么痛苦 四 在这一段的诗行中 我不想再诉说北川的不幸了 我想要说的 是发自内心吐出来的声音 北川的同胞我们的亲人 你们要逐渐忘掉心中的恐惧 让自己的精神再精神一点 灾难已经过去了,真的 不会再卷土重来了 让哀伤凝聚成生活的起点 慢慢地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方园 在方园上种植丰收的微笑 这样,即使在过年的时候 我们依然流着泪 对逝去的亲人道一声: 我们现在挺过来了 你们放心吧 (2009.4.7作于鸭绿江畔) 陈 喜 红 简 历 陈喜红,出生在“四保临江”战役所在地——吉林省临江市。三岁时患小儿麻痹症,下肢残疾,诗观:双拐人生路,诗文见真情。 现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白山市作家协会理事,白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长白山诗歌作家协会主席,临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临江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协会主席,临江市建国社区残疾人协会副主席,临江市政协委员。《长白山诗报》主编。 文学作品分别在澳洲《彩虹鹦》、法国《梅园文学》、香港《诗歌月报》、《中国残疾人》、《星星诗刊》、《中国诗人》、《辽河》、《青春诗歌》、《燕赵诗刊》、《锦江诗歌》、《新诗大观》、《视听导报》、《北方文化》、《第三条道路》《中国微型诗》等五十余种国内外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并获奖。作品入选多种文本。主编《2008年中国当代新诗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通联:134600。吉林省临江市正阳路66号长白山诗歌作家协会陈喜红 邮箱:honghei5232330@163.com wei13843996544@163.com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03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