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人屈原(敍事詩)張 航/編著

作者:張航

时间:2010-6-12 周六, 下午5:43

愛 國 詩 人 屈 原

(敍事詩)張 航/編著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生~約公元前277年卒),

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

戰國時楚人,出身貴族,曾做左徒、三閭大夫,

他的愛國精神以及他對同胞疾苦的同情關心,

直到今天,尤其在端午節,仍為人們所懷念。

屈原之所以能在其他愛國志士當中脫穎而出,

是因為他留下許多美麗的可歌可泣的詩篇。

他作品洋溢著他對國家和同胞的強烈熱愛與感情。

屈原約在西元前340年出生時,

那個時代就是中國歷史上所謂的戰國時期。

這個時代正如其名,是各國經常互相攻打,競爭激烈的時代。

當時的七個大國是 楚,秦,齊,燕,韓,趙,魏。

愛國詩人屈原,出身于楚國貴族家庭。

他的祖先與楚王有親戚關係。

他的父親在朝庭當過官。

他天資聰明又很用功,記憶力特強的天賦。

他的學問淵博,才華過人,

楚懷王便封他為官,那時他才二十多歲。

屈原雖然年輕,但對當時的政治局勢卻有深入的瞭解,

他看出在七大國當中,秦國的野心最大,

是楚國最大的威脅。

屈原向楚懷王建議:選用賢能、和其他各國結盟抗秦。

但受貴族排擠不見用,遭靳尚等毁謗,被放逐於漢北。

於是屈原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

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於江南。

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聽屈原勸告,

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後死在秦國。

繼位楚襄王也受到小人挑撥離間,

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

不但沒聽屈原明智勸告,

反把他從楚國放逐。

心懐大志、為國家大事擔心屈原,

眼見國家急難無法拯救,整天憂愁,

獨自到江邊徘徊嘆息,

有位漁夫問他為何失意落魄?

屈原嘆道:「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

屈原愛國心愁悠悠,情切切,

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

正值端午佳節,

愛國詩人屈原,

而懐石自沉汨羅江而逝。

楚國人民知道屈原投江消息,

紛到江邊尋找敬愛的屈原,

可是找不到他的遺體,

為了不讓水中魚蝦把屈原吃掉,

他們便在江上划龍舟、敲鑼打鼓,希望把魚蝦趕跑;

還用粽葉包米飯,紥粽子,投入江裡餵魚飼蝦,

希望屈原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每年五月五日端午節,

大家緬懷屈原愛國精神,

希望在位官員,

要能分辨小人與忠貞志士,

國家才能欣欣向榮,

此係國家之幸,人民之福啦!

『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帝閽,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

這是唐代詩人陸龜蒙詠屈原的詩句,

大意是說:屈原寫了「天問」又寫了「招魂」,

這些表達忠君愛國赤誠的詩篇,

卻無緣上呈君王,

一千句出於肺腑的忠言,

也抵不過上官大夫這類奸臣的一句讒言。

也註定了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最後成為悲劇英雄。

_________________

張航2010/06/12台灣

全球中華文藝薪傳獎得主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21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