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半是文革,一半是改革(小短文) 作者:沅茵 时间:2017-4-07 周五, 下午4:19 沅茵 一 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总在记忆的童年中盘旋。 只要一提到童年,大家几乎都齐声回答“童年是美好的”。 我的童年也是美好的,不仅仅是美好,还有好多好多趣味故事。这个趣味可不是众人想象中童真的趣味,因为那个时代正处于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那个时代一半是文革,一半是改革。 记得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却总是评不上三好学生?即使有同学提我的名,也有同学反驳。有个女孩列举我的“罪状”:1.不艰苦朴素,爱穿新衣服。2.想着吃好喝好,爱喝麦乳精,不爱喝玉米粥。3.不交朋友,和同学关系很差。 我无语,我都认了。我确实爱穿新衣服,也确实喝腻了玉米粥,想尝尝麦乳精。至于不交朋友也是真的,我不喜欢聚众和热闹,喜欢清静。 同学们议论我是否属于资本主义思想?要在文革时期,那定要贴大字报。 老师一拍桌子生气了:“谁敢谈文革?现在是改革时期。四人帮早就打倒了,怎么还有腐朽思想?” 同学们吓得一声不敢吭,不知道该不该评我当三好学生?都直愣愣盯着老师,听老师的答复。毕竟都是些孩子,他们的发言也是受家长和周围环境影响。 那个时候的媒体就是报纸,买电视的家庭很少,多数是订阅报刊,从报刊中得到一些新闻消息,了解国家大事。其次,就是互相瞎谣传。 说孩子们童真,又自觉很成熟。刚上初中时,同学们都觉得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需要了解国家大事了。他们主动和大人谈论所谓的“社会”,虽然不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只是凭感觉发表言论。 二 老师问同学:“你们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吗?”同学举例指责我光爱穿新衣服和漂亮衣服,爱喝牛奶、爱吃面包就是资本主义。 老师又问:“那什么是社会主义?”同学说艰苦朴素,多吃玉米,少吃大米白面就是社会主义。 老师淡淡地笑了,说如果以后都是大米白面,没有玉米了,怎么办? 同学们都傻眼了,没有玉米难道不吃饭了吗? 是不是没有粗布,就不穿衣服了? 老师说以后改革开放,会进口好多漂亮衣服和高档食品,怎么办? 一直自以为很成熟的初中生,一时脑子迷糊,回答不上来。他们认为那些进口的东西是不是只能国家主席才能用?其实,不光是儿童,连成年人的脑子也一半是文革,一半是改革。 这一件件零碎记忆,在一年又一载的过去后,并没有被时光磨碎磨尽,却如春雨一次次敲打我的窗,回响着那时的声音。 三 邻居家买了一台电视机,还是彩色的,全院的人都拿着马扎拥挤在他家门口。 那个时候,院里人都莫名其妙地说:“还不到晚上,何时才能熬到黑夜?”这话听着实在别扭,为什么不向往黎明,却等着黑夜?其实,那时候的人很单纯,他们就想着快到晚上能挤到邻居家看电视,去晚了就挤不进去了。 传说邻居家有个台湾亲戚,还有的说他家老爷子解放前是个厨子,家里存俩钱,所以能买到十八寸大彩电。 我并不关心这些谣传,只白天去他家玩玩,看看他家墙上的照片。墙上挂一张七寸黑白照,是个穿花旗袍的美女。这个美女一看就知是这家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年轻很漂亮,她的前老公是国民党军官,后来去了台湾。她娘俩没有走,带着女儿留在大陆改嫁给厨子了。 文革时,邻居也不在乎他家有没有国民党特务,只觉得改嫁的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改革开放后,国民党军官已经变成了生意人,来大陆看看以前的妻子和自己的女儿,给女儿捎来几个钱就走了,他自知愧对前妻和女儿。这种类似事可能好多家庭都遇到过。 那时候我也想:不知道我家有没有台湾亲戚,我家若有个台湾亲戚可能也买上电视了? 四 后来,我家买了个手提式录音机,买了几盘邓丽君的磁带。 这一传十,十传百,很多同学都知道我爱听情歌,就报告给了班主任老师。 之所以打小报告,是怀疑我是不是“早恋”? 我很不服气,不就是爱听邓丽君的歌吗?这跟恋爱没啥关系吧。 老师来我家家访,我爸妈知道后也对我严加管教,不管有没有“早恋”,都要听老师的话:对孩子严格要求,少听情歌,免得误入歧途。 不就喜欢听邓丽君的歌吗?怎么牵扯到“误入歧途”上了? 可那个时候的人都是这样,尽管已经提出改革开放了,但思想好像还保留了一半,留一半的就是文革思想。 这半个思想,让我本来就是个好学生,却变成了有“资本主义”思想的坏孩子,连三好学生都当不上。 其实,所有人都在迷茫中,都在雾中等待太阳的升起。 或者说,一半是薄雾,一半是阳光。 五 相对比,可能新时代的孩子会觉得那时候的学生是不是很愚昧?不,他们都不愚昧,甚至很聪明,而且独立性很强。 那个时代的青岛人出了很多明星,比如黄渤、高虎等,都是和我年龄相仿的老西镇管区人,都坐过青岛的2路电车,都有过无限情趣的童年。 而且我们都跟爸妈要过:黄书包、白万里鞋(白胶鞋)。 穿着黄军服,背着黄书包,脚上踏着擦过白粉的鞋,站在18寸电视面前,样子很傻吗? 现在看着很傻,那个时候觉得很美。 那个时候爸妈买双皮鞋舍不得穿,夏天都穿塑料凉鞋赶海。 那个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件泡泡纱粉色旗袍裙,我还去照相馆拍了张黑白全身照。同学们都说我像“五四”学生。 我常想:是不是打扮得像“五四”学生就很美? 每个时代不同,审美也在标新立异。 尽管我的童年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即便是有电脑,但对于当时的孩子也无用,因为当时的环境与思想改变了孩子们。 孩子们的思想就是做一个真正的祖国花朵,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出一把力。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75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