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婷:微型诗之星

作者:巫逖

时间:2007-8-11 周六, 上午7:50

唐淑婷:微型诗之星

——“唐淑婷微型诗三百首”读书笔记

荷花一朵嵌封面,瓦蓝色,酷似唐诗线装古典纯朴。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既时戏称为新“唐诗三百首”(“唐淑婷微型诗三百首”精简为是)。

唐淑婷2006年介入中国微型诗网坛,仅一年多时间,微型诗创作从质量上、数量上、管理上,屈指三佳,七星伴月,一举成才为女界旗帜,摇旗呐喊。

新唐诗标榜三百,其实为:微型诗380首;微型散文诗48首;微型诗赏析53首,数百名家精点高评;评论四章,微坛大哥大寒山石、雷火、赖杨刚、伊凡、陈文轩评论家倾城而出;写序高手宁方栋、钱志富击节开卷。这唐诗,未读先醉。

轻轻的打开首页,靓女,芳龄三十,刚过。她的“卷首语”:“在相思难眠夜。。。。。。义无反顾地恋上了你!”,这就把读者恋入其中,不能自控。在月色下,我的老化眼镜于新唐诗的山山水水里周旋,浏览108页。

诗,不能以长短来衡量素质的;诗,不能以字数多少来判断精劣的;诗,不能以作者年纪与资历来说好差的;诗,不能以几个人内定划框框优秀与垃圾;诗,不能武断古诗或新诗谁是谁非;诗,不能单纯以一两个理论点评,一票定终身的。诗,应该以读者数量与市场流通量来决定价值的。诗的名人效应不是唯一的,不可过度迷信。

诗写得长有其长的原由,写得短有待其才华的表达。有的人文学肠胃好,一万年不久,爱读长文长诗,听便;有的人光阴寸金,以争朝夕为快,当然以短叫绝。微型诗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应运而生。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雨后春笋。重庆是春笋的中国第一竹乡。

唐淑婷的三行三十字的微型诗集,是继唐元龙、蔡培国、贾绍玉、伊凡、杨玫。。。之后,又短又专的微诗精英诗集,一经发行,立即得到微型诗家和爱好者的好评与青睐。其实,此时此刻她也许听到来自澳洲的鼓掌声。这掌声犹如太平洋的[浪]:“拍岸/叫/绝”。

纪念诗人节首次在中微网坛由唐淑婷和伊凡发起的微型诗比赛,我很欣赏;

★澳洲彩虹鹦国际文学作品晋级大赛★我很欣赏。对这两项赛事我全力支持。我看到了一股力量对比,排山倒海之势,展示中青风采。因此,我即以三个力争:力争朋友们参赛文采;力争文采与投票有机吻合;力争文采与票数成正比。急步中扬起的灰尘,我不会掄起扫把;我会细细春雨,雨后吐虹;我会滴滴甘露,迎接朝阳;我会学做一棵胡杨,大漠护花。

唐淑婷诗集,彭双全专评“微言书社会,大义写人生”,我读彭双全,连连鞠躬;幽兰于扶病床沿专评“惜墨如金,飞扬浓缩的诗意”,我读幽兰,频频垂泪。(青春东流去/爱夫价更高/临床抒评语/荷花醉莲蓬)。是唐诗感动我;是评家感动我。唐诗,我心里评优秀,我文字笨拙,写不出评家的一一风采。(日后不定期,逐首补评,也许。)

(巫逖文学馆.2007.8.11.悉尼)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45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