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吃 你早 good morning》我应聘斑竹,行吗?

作者:朱庆平

时间:2006-2-06 周一, 下午11:53

可曾吃 你早 good morning

224246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中学 朱庆平

20060206

幼学如切,积习难改。美籍外教到我校教英语,不久,我们便混熟了,她居然学会了许多汉语日常话。课间操时,我与她磨面,脱口招呼道“可曾吃”,她皱起眉头,摇头耸肩摊双手说“did you ask me if I had had my breakfast or you ask me to have it with you”,不不不。她改用汉语说“那你是什么意思”,我狠命地抓了抓后脑勺,这样吧,我的意思是“good morning”。

莫名其妙,标准的洋相。追根溯源,是老祖宗诱导我犯了个时空讹错。黑暗的时代,除了战争,死亡率最高的是饿殍,其次才是疾病等,食不果腹是普遍的社会存在,关注别人温饱,给别人吃的,是最大的道德,最大的恩惠,最大的友谊,清晨对人的问候语必然是“吃了没有”。再说,给人食物,或请人餐饮,是最感人的事情。春节来临,送温暖主要送什么?要博得姑娘欢心,通常也是先陪她去咖啡厅。

“你早”有别于“早上好”。“早上好”,语意清晰,概括主动,音节响亮,阳光温馨,微微笑容,彬彬有礼。“你早”就不同,客套限用,语气平淡,略带赞美,应付了事,情境不符,反遭白眼。早晨两人邂逅,一声“你早”,主动问候的,富含赞赏,被动应答,反表肯定“你也不晚呐”。若是遇到晚起迟到的、出海捕捞的、出门做生意的、寻找失物的,就得改问候语为“恭喜恭喜”,否则,就是反讽,就是诅咒,因为“早”是“迟”的反语,“早”与“遭”、“找”谐音呵。中国人是勤劳的,于是与“早”结下不解之缘;中国人又是含蓄的,“你”字也懒得说,剩下一个“早”字,显得简洁,又亲切。那些在中国工作时间长了的外国人,也省略了“good”,只剩下“morning”,不动英语的国人以为是“猫脸”,脸洗得不干净呢。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一相情愿的,是当时的中国人理智的抉择。改革开放,走向世界,是时代的呼唤,又是历史的必然。电影《庐山恋》的一对主人公在山头互致问候,“good morning”的美韵在山谷里萦绕回荡,也在每个中国人心头吟唱,好像一个关在高楼深院的人走到宅外听到第一声鸟鸣,嗅到第一缕花香。当然我不是说英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而是说中国里不开世界,世界更少不了中国。我校的那位外籍教师说,抑扬顿挫的汉语像歌曲,我也觉得是这样。等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增大时,地球的每个角落都会流传我们的语言。

“可曾吃”、“你早”、“good morning”,三个早晨的问候语,流露我们民族关爱他人的品质,表明我们已经告别饥饿的时代,印证我们文明之邦的传统和继承一切优秀文化的心胸,诉说着时代的变迁,描绘着发展的广角,展示着中国人扬眉吐气的面貌和热爱人类的美好心灵。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7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