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海上崂山:明霞洞

作者:sunmg

时间:2008-6-09 周一, 下午4:31

自上清宫北登山,经30余折,便到达明霞洞口。明霞洞在昆仑山之玄武峰前,海拔650多米。明霞洞的结构与崂山其他洞相似,皆因花岗岩巨石崩落,叠架而成。但它较白云洞、犹龙洞奇特宽敞。洞后巨松蟠绕状若虬龙,洞前平崖突出高筑成台,台下沟壑纵横,流水清澈,三峰环列,面对大海,“万里风涛临大海,

千林霜响空山”,景色十分幽丽。每当朝晖夕阳,霞光绚烂而变化无穷,层林尽染,流光溢彩,故有“明霞散绮”之美称,被列入崂山十二景。黄宗昌《崂山志》载有:“明霞洞,上如厦,石之环列若堵,户牖皆天成也,佛宇僧舍居左右,有石磴数百级乃上,观海色清澈,恍度越天际矣。”

明霞洞为上清宫的别院。洞额“明霞洞”三字,为邱处机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手书。洞原来高大宽敞,“其中空,洞如厦,环石如堵,前户后牖”,明代被嘉靖皇帝封为“护国天师府左赞教”的著名的崂山道士孙紫阳就曾养静于此。金代大定二年(1162年)曾将此洞修筑为庙宇。清康熙年间,山洪暴发,山洞倒坍,大半陷于地下。洞东有“半天朱霞”题刻,洞右是一道观,原称斗母宫,建于元代。明代更名为“明霞洞”,经历代修整,保存完好。庙内客房沿高台而建,临窗远眺,大海如在足下。高密文人孙风云有《明霞洞》诗:“拾级不辞劳,松篁涨晚潮。岚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绝顶霞粘屐,精庭雪晕袍。三壶皆似削,俯势瞰灵鳌。”

由明霞洞循径北上为玄真洞。洞在接近山巅的峭壁下,洞口向南,洞呈椭圆形,高约2米,洞壁光洁,传为张三丰修真处。洞口镌“重建玄□真吸将乌兔口中吞”数字,其中第四、五两字,因山石剥落,已不可认,据《胶澳志》记载,为“妙真”两字,另有一说为“真洞”二字。笔力遒劲,古拙,亦传为张三丰手笔。洞外东岩下另有小洞,口西向,名“三丰洞”。清末翰林庄陔兰诗曰:“陡绝玄真窟,盘崖一径行。下云鸡抱卵,出海蚌还珠。中有光明镜,常悬日月符。三丰留口诀,玉兔养金乌。”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76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