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母亲最后的日子 作者:州来一夫 时间:2010-4-09 周五, 下午7:33 母亲最后的日子 文/安徽胡焕亮 走进老家,看着凋零的院落,斑驳的老屋,荒芜的菜畦,举目四望,再也寻不见那熟悉的身影,听不见那温馨的呼唤,一种悲怆之感油然而生。自从母亲离去后,我最小的弟弟也搬出了这个宅子,另建新屋。九年来,很少有人再到这里来。 记得那一年暑假,母亲从淮北大哥家被送回来,看上去她的精神还算好,只是眼神中偶尔流露出些微不易觉察的不安与痛楚。 与母亲多年来的朝夕相处让我知道,她老人家一般困苦是不轻易告诉别人的,她的坚忍与耐力是很罕见的,多种疾病缠身的她,唯恐再给自己的子女们添了麻烦。此刻我想,老人家的心中一定在经受着某种煎熬。我的心里非常难受,但又不敢直问。 于是我故作轻松,靠近她坐的沙发,边说话边用手为她做常规按摩----那是我经常为她做而且她很乐意接受的事情。双腿、双臂都按摩完了,去按揉她的后背,果然发现了问题:左后胸有一处稍微隆起的地方,轻轻一触她就显出极其痛苦的样子。我忍不住再三询问:有多长时间了?痛得厉害吗?在淮北时大哥知道吗?治过吗?她有时摇头,有时点头,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着:“疼,好疼......!” 凭我对生理知识的积累,直觉告诉我,极有可能是胆病造成的。于是我动员她和我一起去医院检查一下,可她无论如何不同意,还口词不清地说:“没事,过几天就好了......” 这次,是我第一次不听她老人家的话,强行把她送到县医院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胆囊充满性结石! 试想,老人家平时经受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以前,我们只是为她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失忆症等,怎么就没想到检查她的胆囊呢? 经过电话联系商讨,我们兄弟几个一致决定送老母亲去省城治疗胆石症条件最好的医院----省武警医院。 因为正值暑假我有空,于是就由我到医院陪护。我们通过关系住上了省武警医院条件上乘的老干部病房,并且托人介绍了医术最高明的大夫。我早就听说这里的医生和设备条件可好了,通过微创就可清除肝、胆结石,病人痛苦少,疗程短,效果好。我心中窃喜,这回可以为老母亲解除一样痛苦了! 经医生反复仪器检查诊断,结论是老太太只能保守治疗。原因很简单:老人家新病旧疾太多,体质太差,不宜手术! 这一下完全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没办法,只能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回家输液服药,定期检查。就这样,在医院住了八天后,我直接把母亲从省城接回在县城的我家。 老人家疾病缠身,胃口不好,心情烦躁,常常是自己点的饭菜,可端到面前却又不想吃了。吊水、服药她常常不配合,有时我和爱人拿她也没办法。我查阅了不少资料,请教了很多医生,都没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开学了,母亲被接回了家,和最小的弟弟、弟媳在一起。让我没想到的是那是母亲最后一次到我家。 当我再次见到母亲时,她眼窝深陷,双目无神,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了。她已经好几天吃不下饭了。于是我就哪儿也不去了,整日陪在她身边。请来医生,他们也只能摇头兴叹。 我拉着母亲的手,轻轻地呼唤着她,然而,她老人家就像劳累至极,沉沉睡去。她的脉搏在我手中渐渐弱了下来,最后戛然而止...... 这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空气凝固,江河停流,大地旋转,我的心,似乎碎了! 我亲爱的老母亲,您就这样去了! 您的含辛茹苦,您的坚韧刚毅,您的慈祥善良,您的宽容大度......这一切,犹如一组组生动的画面,浮现于我的眼前。 您建国初期就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之中,加入党的组织,做过纱厂女工,当过地方服装厂负责人,做过基层妇女干部。三年自然灾害时,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口粮救过困难群众的孩子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读书,您从来不舍得为自己添置新衣,而我们兄妹的着装,常常是同学羡慕的对象,那都是出自您的双手缝制;邻家老人病了,您竭尽所能前去安慰照顾。直到自己数病缠身,还惦记着儿女们的生活与工作,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不要耽误了上班......”,“你们手里也没钱啊,我没事,过一阵子就好了......”。 您的一生,付出得太多太多! 如果可能,我愿意多做几次您的儿子,多一些机会回报您的恩情! 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是“如果”! 面对青山,面对坟冢,面对袅袅青烟,我只能在心里说一声:妈妈,您一路走好! 写于2010年清明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86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