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作者:何君华

时间:2008-7-07 周一, 下午8:00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如果盛唐遭遇地震,李杜首先忧心的,定然不是自己,而是家国。

少陵野老永远是一副吞生哭的愁苦模样。不仅仅因为个人的失意,而更是因为百姓的苦难。个人之于家国百姓,又算得了什么呢?盛唐自安史之乱以后盛极而衰,煌煌大唐从此中落,兵戈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首《春望》道尽曾经的工部员外郎心头积郁的苦闷。任凭将满头的白发搔尽,家国依然破败,百姓依然水深火热。

诗圣站在满目疮痍的旷野里举目四顾,秋景萧条,真真秋风秋雨愁杀人也!“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把一声沉重的叹息咽在心里,身后的长安不再是昔日的长安。不见车如流水马如龙,不见繁华喧嚣人声鼎沸,不见国色天香的宫娥笑靥如花,不见霓裳羽衣舞。一切都不再了,看不见一丝盛唐的踪影。这仿佛是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须臾崩塌。

少陵野老走了,拄着拐杖步履蹒跚。他的背影,是一个朝代的落日斜阳。

如果不是兵戈,而是地震呢?

生离死别,房摧屋垮……

杜工部依然在忧心,因为蒙受苦难的依然是百姓。

我才不惦念我那一间破茅草房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忧心的是吾国吾民,只要百姓安康,哪怕我挨饿受冻、横死荒野也心满意足了……

何等的大仁大爱!

李白展现给我们的却是另一副面孔。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乐观。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豁达。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自信。

灾难面前,我们更需要这一份乐观——“多难兴邦”;这一份豁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一份自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同为唐代人的韩愈的一句断语。千余年后,李杜文章的光芒依然在闪耀,一份杜甫的心忧天下,一份李白的自信乐观,灾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中华民族永不败!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7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