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又闻书香

作者:许星

时间:2009-2-28 周六, 下午4:42

又闻书香

廖耘(四川绵阳)

跟朋友喝茶聊天,津津乐道于新近喜欢的读物,以及闲暇时在楼下的旧书店搜罗的大堆旧书。朋友揶揄道,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想看什么书看不到,何必这样花钱花时间?

我不以为然。我对书本的油墨味着迷,以至于近两年来的每天晚上,不翻几页书便难以入睡。床头的那几本大部头,是王安忆的《窗外与窗里》,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紫氏部的《源氏物语》,和唐敏的《红瘦》。这些看起来不太相干的书籍,却总在心里缠绕着,被我读得仿佛有了万千姿态,活色生香起来。累了烦了倦了时看看,那些烦忧就在指尖的翻动间,静静消散。

很小时就喜欢读书,起因却颇有几分功利。5岁那年跟随妈妈去上海,在读过两所名牌大学的表姨家住下。那时的表姨长相平淡,衣着也普通,剪着短短的齐耳短发,却怎么看怎么舒服,很清洌知性的味道。妈妈说,书读得多的人,都有这样的气质,讨人喜欢。我年龄虽小,却依然想做讨人喜欢的女子,带着这样不纯的动机看书,却不小心把自己翻成了书虫。

是在爷爷奶奶家读的小学。那时,作家爷爷总是有很多文友,那些在外人听来大名鼎鼎,炙手可热的作家演员,却常常是家里的座上客。爷爷有意识培养我的文学素养,让我跟这些名家接触,让我搭根小凳子坐在一边听他们聊天,现在想来那样的成长环境实在很好,愚钝如我,却没有从他们身上学到半点写作的皮毛,只是更养成了爱书如命的嗜好。

高中的时候因为《十八春》,发疯地爱上张爱玲,做梦都想有本她的文集。到新华书店转了又转,发现这样的书,至少都要四五十元,偏偏为了纠正我花钱无度的坏毛病,妈妈总是给我很少的零用钱,张爱玲就成了潜藏在心里的一个梦,挥之不去。一次在逛小书摊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打的五折,慌忙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下来,偷偷摸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翻看,后来索性就买了手电藏在被窝里看。手电的余光惊醒了妈妈,蹑手蹑脚跑过来一把掀开我的被子,发现我看着如此“不务正业”的书,当下给了我一顿暴捶。

工作的时候这本书被一个女同事借去,却不小心给我弄丢了,气得我背地里用我所能想到的所有最恶毒的语言咒骂她,现在想起来仍会骂。

工作了以后,有了闲钱,有了闲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看想看的书,书就越读越杂。更有一阵子成天和大帮女友混在一起,购物,疯玩成了更大的乐趣。那年过生日的时候女友送给我名牌时装和化妆品,久未接触的闺蜜辉辉却送给我多年来满世界寻找的德国作家的《the lovers on the bridge》。辉辉说,还是想你做回那个沉静的,书卷味浓浓的小书女。那一刻我感慨万千,那两个扎着羊角小辫,在晨风里一起读书的伙伴,为了共同喜爱的读物骑着自行车满街疯找的伙伴,像电影一样回放在眼前,那么清晰,却又那么遥远。

我把书捧在心口对辉辉说,又闻书香,真好。

女人的世界或许不能没有时装,没有化妆品,却更不能远离了书香,被油墨浸润着的女孩,有温暖的轻柔,有让人安静的味道。

跟好朋友聊天,说到困扰我很久的失眠终于有了解决的办法,就是看书,看着看着就睡觉。朋友笑我:不爱学习的孩子都这样,喊你学习就来尿,捧起书本就睡觉。我马上辩驳说,我是爱书到极点,无书不成眠。

所以,在如豆的灯下,与堆叠如山的书共栖,亦能怡然自得。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0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