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投稿 《诗意常青藤》 请批!

作者:向迅

时间:2006-1-11 周三, 下午6:18

诗意常青藤

■向 迅(土家族)

冬青树下长了一根幼苗,一根常青藤幼苗,一副不堪风吹雨打的柔弱之态。

告诉母亲,拔了它吧。母亲摇摇头,留下吧,怪可怜的!

我偏爱着冬青。爱它的秀丽端庄,婷婷华盖如少女;爱它坚贞不屈的气节,禀然如民族英雄。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冬青代表的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意象是完美的,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取代的。

为了维护冬青的形象和尊严,我总是反对其他任何植物攀附在它的身躯上。一旦发现常青藤有此趋势,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它连头带茎甩离冬青。

可惜每一次均以失败告终。白天我将常青藤甩开了,晚上它又故态萌发。许多个清晨,我都会看到昨天被折腾得无精打采的常青藤又精精神神的了,尖儿窜出老长一截,探望着晨空,朝气十足地将冬青的枝干缠了几圈。

在极端厌倦它的反抗后,我终于在一个出远门的前夕痛下决心,一把将它掐断,只留半截“光杆司令”的茎匍匐在地。我还不甘心,又狠狠地将它的枝蔓扔到地上,看它还能闹腾个什么劲儿!

没想到它却造出了一个让我刮目相看的世界:短短的十五天时间,它竟如此顽强地攀爬出了另一重生命的境界——四根粗实的茎蔓把冬青的躯干缠得结结实实,主茎上生出许许多多的小枝蔓,枝叶密密麻麻,它的宽大浅绿的叶片与冬青鳞般的小叶子相融一体,互相映衬,显得生机盎然。令人称绝的是,冬青的枝叶间镶上了许多的淡红淡紫色、状如喇叭的鲜艳的花朵。好花配绿叶,实在是清新脱俗的雅致!还有几枝枝蔓不满足于现有的高度,不攀附任何枝条,柔弱的身条直直地指向蓝色的天空!

出门归来的我惊诧于眼前的景象,说不出一句话来。

恰逢母亲从屋里出来,对我说,没想到吧,常青藤还挺争气呵!

是的,我的确无法把那半截残茎与眼前的繁花茂叶联系起来。一股对绿色生命的敬畏蓦然从心底升起。但仅仅是敬畏吗?我为此前对绿色的率性抹杀、对生命的摧残感到深深忏悔。

以前真是看错它了。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幸与致命的打击,它还能坚守生命的意愿,始终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努力地攀爬。虽然它柔弱的身躯不能独自伸向天空,但它也渴望用双手触摸蓝天享受阳光的爱抚啊。为了枝繁叶茂,为了开花结果,为了攀爬至更高的生命境界,它借助一切可能努力地攀啊攀。看看它现在绿叶片片、花儿朵朵,不是使冬青更加漂亮,使人间更加美丽了吗?其实,它努力的结果,也是一种高贵的奉献啊!

但有谁明白它的苦衷?有谁能够理解它生命的本质呢?

恍然间,我明白了,柔弱的常青藤向我展示着大千世界中另外一层生命状态。柔弱的骨子里面却是一种无比执著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意念是比冬青一折必断的禀然气节更为可贵的。在农村,这种常青藤随处可见,它们卑微的生活着,但为农民衷心喜爱。

柔,面对凌辱却不失骨气不言气馁不肯放弃,同样可以活出人生的一番景致;柔,也是一门抗争与生活的艺术;不失分寸的柔,委实也是一种大智慧呀!常青藤,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抹清淡的绿意,还是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它用自己的生存方式,在生活中创造出了一种让人惊奇、膜拜的诗意!

[作者简介]向 迅,男,现居湖北荆州。山东省青年作协会员,《中华散文精粹•第一卷》编委。握笔多年,作品散见于《诗刊》《芳草》《语文教学与研究》《当代小说•新诗文》《中华散文精粹》《大风诗刊》《世界诗人》《温馨》《辽宁青年》《南方青春参考》《大学周刊》《荆州日报》等各地报刊;散文作品多次获奖。著有散文集《北国与江南》(合著)。

通 联:434020中国 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南校区112信箱 向 迅

电 话:0716—8012464 电子邮件:xiangxun_111@126.com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