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只欠一件衫

作者:朱庆平

时间:2006-2-21 周二, 下午8:25

理想只欠一件衫

224246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中学朱庆平

20060220

最后一个出场的模特儿(兼服装设计师和主办商),是原来我校初三的高个女生,程妍丽。

你看,她穿着得体又新潮的时装,和其他模姐一样,妩媚透着自信,矫健伴着节奏,挪着猫步,向“T”台的前沿走来,做了一个亮相的姿势后,并没有退台,她整了整领头上的烟蒂大小的无线咪头,讲起话来:“……我原来是一个穷学生,穷得连一件褂子都穿不起……我的班主任,一位女班主任,帮了我……我打算,把今天‘夏季时装模特表演’的收入,兑换成校服,全部捐给我的母校……”

台下响起春雨般的掌声。

这掌声在我的脑幕上幻化到另一时空:“……欢迎程妍丽回到我们身边……”程妍丽,穿着一身漂亮的新衣服,款款地走进教室,走到她日日听课的座位。教室里又一次爆发掌声。这一次的掌声,带我走进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那天下午,活动课结束,同学们挤向教室。突然“呼啦”一声,一个高个女生的衣襟,钩在一矮个男生褂子肩头的金属环上,被撕开一个三叉豁子,部位是女生可突出但不能裸露的地方。女生赶紧捂住,跑到座位,趴在课桌上“呜呜”的哭起来,声音里没有羞涩,有的是绝望。男生怯生生地走到她跟前陪不是,女生哭着说:“不是你的错,但你、撕碎了、我的、理想……”接着又呜呜的哭了。

她是从农村选来的插班生,学校动员费了好大气力。原因很简单,她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父亲在她出世六个月时,病死了;两年后,母亲改嫁,小妍丽只能和祖母以沫相濡,就像《陈情表》的作者李密的童年。祖母靠特困户抚恤金养活自己和小妍丽,可是乡邻们也很穷。她在村小读书是排头的。女孩发育要比男孩早,初三时,女生个头高佻,男生仍然是潘长江。破衣服上的小洞眼儿遮不住白皙的皮肤,妍丽不好意思站在同学面前,她想辍学。但那天,老村长到乡里领回一车捐赠救灾衣,村民每人只能选一身,小妍丽选了半天,拣了一件合身的化纤衫。

来到镇上读书,更加用功,不选择读大学,钱无来源,她一心想考个职业高中,学服装设计。眼下正是初夏,她天天穿的是那件化纤衫,奇怪,这么还是干干净净?原来,她是趁同学晚上上床睡着后,偷偷脱下,洗干净,放在床单下焐干的。马上就要升学考试了,她要为奶奶争气,为家乡父老乡亲争光,也为自己争一点自尊。

家庭拮据,是社会原因,家乡交通阻塞,也是个人原因,没有父母照料,政府救助不可能使特困户变得富裕。家庭富有的人,衣服想方设法穿质量好的,时髦的,最近时鲜衣衫上缀金属环。就是这时鲜差点断送一个人的前锦——独巧不巧,妍丽的已乏的衫被这该死的金属环挂住了……

乘着夜幕,妍丽步行回到家,一头扎进奶奶的怀,委屈地哭了,“奶奶,俺不上学了,俺在家,劳动,挣钱,纫衣服……”奶奶颤抖的、满是皱纹的手梳理着孙女的头发,“都怪俺命不好……你穿奶奶的衣服去上学吧”,“不……”“孩子,你把衫脱下来,奶奶给你缝上”,“哎”。妍丽脱了衫,就算赤膊了,抽噎,使得她圆润稚嫩的双肩在耸动,那两个应修饰而不该裸露的宝贝在闹腾……

再说,到班检查晚自习的女班主任,刚从高校毕业的小鲁老师,听同学说妍丽回家了,极不放心,赶快换了一套新衣服,顺着妍丽家的方向奔跑着,她要看个究竟,她要弄清情况,她要解开妍丽心中的疙瘩。走了不多远,小鲁老师已看到妍丽的背影了,她没有马上跟上去,而是选取了护送。她贴在屋檐下,从墙洞中耳闻目睹了这一切。她的眼睛湿润了,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竟还有人缺温饱,她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她下意识地按了按胸脯,自己那家伙也在躁动呢……她一下子,冲进屋去,“我的好妹妹,姐姐帮助你……”三个女人抱成一团……

她们仨人一起做了农村最糟糕的晚饭,吃得津津有味,上演了《一碗阳春面》“二号桌”的场景。她们谈了许多,许多读者们想象到的话。小鲁老师说,“妍丽,你把衣服脱下来,给我,你穿我的”,“这怎么能行”,“为什么不行?回校我还有换洗的衣服呢,我们马上出发”,“这都啥时辰了,子夜啦”,“没事,我们要赶在天亮前回到学校”。……

这以后的故事,就像下半夜出门,越走越亮堂了,不过,有一点,我要说明:妍丽是硕士研究生,专业凭你猜。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