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荒野

作者:李兴濂

时间:2005-11-09 周三, 下午7:09

独处荒野

李兴濂

养成独处荒野的习惯,己是许多年了。那是在山里老家,我家门前不远处,是一片荒野。当我感到心情沉重、苦闷、孤独和压抑时,常常一个人漫步于荒野,同这片荒野对话、交谈。

那里有一座荒凉的山丘,四周生长着稀稀疏疏的白桦林,空旷处,是一片荒芜多年的田野,生长着茂盛的野草。一人独自穿过晚秋的白桦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斜阳衰草,西风残照,蓦然回首,看到一群惊雁嘹唳寒云,低声飞过,我突然感到有一种忧郁和孤独之美袭入心间,给我一种享受和慰藉,触发我的自我意识,激励我去寻找自我,深化精神层次。那片荒野,是我孤独灵魂的支撑,它向我痛苦和压抑的灵魂披露它的全部内涵,它向我提供了一个美的空间,把我心中积郁的消极东西转化了一种生机勃勃的审美意识。

走进县城后,多少乡风都扔掉了,惟独处荒野这一习惯,似与生命同在了,未被城市生活异化销蚀。每逢周末傍晚,我踢开凡尘中的种种羁绊,慢慢踱入近郊一片荒凉的原野,寻找当年的独处。这种独处,在局外人看来,散淡而无味,寂寥而孤清。但对于我却在这寂寞和孤清中,孕育一种淡远深邃的大美。那片荒野虽然听不到老家荒野传来的野狗嗥月声,但也能听到风飒飒兮木萧萧之声,同样旷达冷峻,野味十足。此时心音与天籁合一,灵魂也会化成灵蝶,飘飘逸逸,翩翩于八荒之外,百花之间,歇息于鲜花之肤,晶莹之珠。尘世间多少沮丧,多少疲倦,多少得失,都会淡然远去,你会从大自然的荒野中领悟出一种奇美。独处荒野,不是在接受荒野的一种启迪吗?

独处荒野,我变得冷峻、达观、出世和内省。因为荒野本质就有着粗犷、阳刚、男性之美。荒野之美构成了我的精神财富一大源泉,铸造了我的气质。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