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契父

作者:鉴观

时间:2005-11-16 周三, 下午5:20

樟树契父

鉴观

村中祠堂里高悬“荥阳衍派”的黑匾,表明我们来自中原河南。时间不是很早,因为能找到的最早的祖坟是嘉庆年间的。族谱在文革时期烧了,如今没有更切确的根据。我们这里有些风俗与别的地方不同,更不是中原的气象,让人有找不到根的感觉。譬如腊八粥,到了正月廿九才吃;譬如扫墓,不是在清明节,而选择农历八月初一至十四,不知源于何?是否与古代春秋二祭有关联,不敢妄言。

民间拜佛供菩萨已经习以为然,田间、地头、河湾,随处都可以弄出鬼气升腾阴森恐怖的氛围。可能做什么都会成瘾,村人又别出心裁拜起树神。水尾(我们这一带习惯把村口叫水尾,每个村庄都有一条小河流过,祖祖辈辈临水而居)那棵大樟树,自我记忆起一直香火不断。大樟树有多大年纪,老人们也不知道,都说还没有村庄就有樟树了,这样算起来少说也有五百岁以上。人若活上这个年头,不成神仙倒是怪事。也许,植物也是同理。古树成仙,历来都有传闻。

村里小孩出世,如若八字不好,命硬难养,就要找人拜契父。通常要备上猪头、公鸡、果品、红包,认祖归亲般十分隆重。一般人家还不让拜,怕折了阳寿。只有流落乡村的外省工匠和逃荒老人才乐得做别人家孩子的契父,屁颠屁颠的桃李遍地、子孙满天下。不知从哪一年起,可能不好为孩子寻找愿意做契父的合适对象或者心疼三牲果品,就出现了樟树契父,树木不会开口说话,摆摆样子,燃一挂鞭炮,一担好东西挑回家自己享用。

成为契父的樟树日益威严起来,尤其水尾那棵几乎成为全村人的契父,谁敢不尊敬。樟树契父的一枝一叶,没有人胆敢触犯,受到神圣的保护。同样,它也庇护一方百姓风调雨顺平安生活。老樟树枝繁叶茂屹立水尾数百年,实在是得益于契父这顶冠冕,但愿所有的古树名木都成为老百姓的父母。那样,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大地就可以青山常绿,绿水长流了。

听说,也有被人拜了枯死的樟树,那只怪它道行不深,是否与百姓有关,谁也不去深究。有些事情糊涂一点没有什么不好,就好像许多祠堂高悬的“某某一脉”、“某某衍派”。村庄那条母亲河是从某某地方流过来是不可能的,它的子民是不是某某支系都十分模糊,就如祠堂里的匾额,总有几分暧昧,反正陪伴先祖在此糊里糊涂接受祭拜几百年了,管他呢!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