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作《军大衣》祝大家开心。

作者:朱庆平

时间:2006-1-03 周二, 下午7:57

一件老式军大衣

224246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中学朱庆平

20060103

一部抗美援朝电影片尾,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级将领身披军大衣,面对举枪欢呼、高唱凯歌的人山人海,庄严讲话:“不是我们好战,而是敌人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是正义的,正义的战争一定能取得胜利。让那些企图称霸世界的敌人,在强大的中国人民面前发抖吧!”铁拳和军大衣袖口的特写在银幕上定了格。从此,军大衣也在我心里定了格,我爱军大衣,那种旧式的;我要参军,我想穿军大衣。

栗色毛领子护着脖子,像宠物猫跟你亲昵;草绿色斜纹咔叽面料,结实,不易掉色,自然界生命的色彩,若是融入万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内瓤不是羽毛,也不是化纤,是棉絮,很厚实,很暖和;栗色胶木双排铜纽扣,最是诱人,军大衣的威武就从这里来。双手往衣兜里这么一插,走起路来,任凭襟脚随双腿一前一后摆动,煞是潇洒;若是一个女的,戴上一顶军帽,脑勺后垂下两支短辫儿,帽檐下和毛领子上镶嵌一张年轻、威严又妩媚的脸,看了真叫人想哭,回家后会惆怅好些日子。

那个讲究“根子红、苗子正”的“寒冷季节”,若是搞到一件军大衣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可是我不能,我只能羡慕人家穿;我也参不了军,我爸爸正在挨批斗。学校里的教师都有军大衣,惟独我爸爸没有。我当时想,如果我爸爸穿上军大衣,就不可能遭殃了。

后来,穿军大衣的人越来越多。

村支书率先披了,是从部队转业带回来的。一到春节,他就穿上,到特困户“送温暖”。那天,他看到村里养牛的老头衣衫单薄,就把大衣披到那老头身上去了。我们有目共睹,很是嫉妒。

那养牛的不把军大衣当回事,走到哪穿到哪,时间不长,上面弄出几朵白花,老百姓称之“老脂油”。那年村里母牛下犊子了,他竟然把军大衣盖到母牛背上了,我们很是气愤。

冬吃萝卜和生姜,身体健康又强壮。“山东老姜哎——”,那个山东汉子又来了,还是那件军大衣,还是那辆加塑料棚子的拖车。生姜当天卖不完,他就宿在车上,盖的就是军大衣。军大衣相当于棉被。

汽车抛锚了,据说是底板上的螺丝松动了。司机二话没说,将军大衣往车下一摊,拿了活络扳手,在军大衣上仰泳。不一会儿发动机响了起来。司机将军大衣拍了拍,往旮旯里一撂。军大衣是块保洁油布。

那天师范学校值夜班,学生会主席那来两件军大衣,“快放寒假了,社会不稳青年总在这时翻围墙,偷校园的东西,留心着点”。我第一次穿上军大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当时我们时新戴棉军帽,往穿衣镜前一站,嗨,活脱脱一个“雷锋”。我把军帽上的耳孔盖儿翻朝上,生怕影响听力,放过坏人;还把“值勤”的红袖章别牢,以显示自己今夜的身份。另一位值班的同学光打瞌睡,但我很精神,在校园里走个不停,今夜我是雷锋。第二天早晨我不愿意脱下她,多暖和,比我身上的棉衣好多了;多威武,我和军人是“一夜情”啊……

冬天开“屁屁车”(摩托车,因其排气声音逼似下气而命名)的说,“奇怪,穿别的都不行,惟有军大衣管用”。你看,大多数开长途的“屁屁车手”,穿的的确是军大衣。

我为什么不能拥有一件军大衣呢!前年,我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没商量,卖两件吧,你不是一直想娶军嫂吗,满足一下你的欲望,行啵”,女儿也在一旁起哄,我说“去去去,自己去当兵挣”……

军大衣是军事斗争的产物,是共和国诞生的基石,是咱老百姓幸福的泉源。虽然战争远离我们,但军大衣却能保持自己的本色,更加贴近老百姓,继续在为人民服务,不怕脏,不怕累,不择行业,不计较报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多像她当年的主人。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