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是老乡 作者:李明晏 时间:2007-12-02 周日, 下午6:45 咱们是老乡 李明晏 一个聪明人,说过一句聪明的话:在人生旅途中结识一位真挚的朋友,你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你的人格也会变得更美好. 文学是美好的事业,文学结成的友情曾为世界文学宝库谱写了无数动人的友谊之歌.我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是命运的厚爱,在远离祖国的他乡,我也莫名其妙地给自己冠上了作家的头衔.但在电脑键盘上敲敲打打的寂寞岁月中,我竟在不知不觉中,结识了许多文友,他们激励了我的文学创作,他们心中的真善美感染了我,令我在不知不觉中净化自己的心灵. 今年5月,我有幸应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俞力工的邀请,出席了”欧洲华文作家协会第七届年会”。在金色的布拉格,我不仅感受到了旧友重逢的喜悦,还结交了不少新朋友. 我在布拉格的WIENNA酒店大厅里见到了《欧华作协》创会会长赵淑侠大姐。令我惊讶万分的是,这位在世界华文文坛上闻名遐尔的著名女作家,见到我的第一话竟是:”明晏,我在网上读到你的小说,你写的好,坚持写下去,会写出好作品的.” 我一向有自知之明,没有飘飘然起来,但我却感受到,一股热流从心中升起.作为知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赵大姐,日理万机,时间十分宝贵,但她不仅在网络世界读了我写的小东西,还千里迢迢从她定居的美国,给我带来了热情的鼓励. 我第一次见到赵大姐是九年前在台北举行的”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 当时,我面对世界各地华文作家济济一堂的热烈场面,却有一种陌生感。不知是我身上鲜明的大陆色彩,还是二百多名代表中大陆背景的代表寥寥无几,我觉得自己似乎是游离于欢乐气氛之外。在盛大的开幕式酒会上,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我们的歌》的作者赵淑侠女士.当我请她合影留念时,她却令我惊讶地说:“我敢确定,你是东北人。我也是东北人,咱们是老乡。” 咱们是老乡!这短短的一句话,让我听到了松花江的波涛,嗅到了黑土地的芬芳.原来,赵淑侠女士祖籍黑龙江省肇东,出生在北京,所以讲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此,她感到骄傲。也许,正是出自对故土的眷恋,她的作品中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色彩。 自那以后,我对赵大姐的文学创作怀有一种亲切,她的作品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海外华人的生活,浪迹天涯的中国人的孤独苦闷,拼搏挣扎,更令我感动的是,她字里行间里洋溢着的中国意识. 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她把海峡两岸都看成“吾土”,把两岸同胞都看成“吾民”。 《欧华作协》中大陆背景的作家不多,但赵大姐对这些来自大陆的作家十分友好。她对这次年会举办的《捷克文化之旅》的负责人,捷克大陆背景的作家李永华出色的组织才能和无私奉献,给予高度评价。德国的大陆作家谢友,是畅销欧洲的杂志《本月刊》的创办人,他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成就,颇受赵大姐的赞赏。她和《欧华作协》的全体理事会成员,为李永华新任《欧华作协》副会长和谢友当选本届理事举杯祝贺。 这种种细节,令我感到,天下华人是一家,而天下的华文作家更是一家。 八个美好的日日夜夜结束后,在开往机场的旅游大客车上,赵大姐在告别讲话时,流下了惜别的热泪。车上的作家一个个都被赵大姐的深情感动了。赵大姐的话断断续续,但有一句话,令我难以忘怀。赵大姐说:“我作为《欧华作协》的创会会长,感到十分骄傲的是,我们作协从创会到现在,一直是最团结的文学大家庭。” 我回到澳洲后,墨尔本文友吕顺的约稿信已在电脑里等我多时了。得知《新海潮报》的副刊开辟海外“风情园”,每期择优刊出澳洲境外来稿时,我是几经犹豫才给远在美国的赵大姐发去了约稿信。可发去之后,我又十分后患,怪责自己不该用这名不见经传的小报去麻烦知名作家赵大姐。可令我惊喜万分的是,赵大姐不但十分爽快地答应了,还以最快的速度为《新海潮报》的副刊锦上添花。 当我告诉赵大姐,我将为《澳中周末报》主编《世界华文作家园地》时,她发来了热烈的祝贺和精彩的创刊号专辑作品。 我的许多澳洲文友,得知《世界华文作家园地》的创刊号是世界知名华文女作家赵淑侠的专辑,十分惊讶我的外交天才时,我笑着对他们说:“我们是老乡! ”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55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