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龙胜观“梯” ---《秋天的念想》之八 作者:三峡纤夫 时间:2009-2-17 周二, 上午11:28 视蛮荒为古朴,视偏僻为野趣,把原始封闭乃至贫穷落后的地域情状,喻作“原汁原味”,是吃饱了饭手里仍有些闲钱的城里人,下乡找乐子的“新观念”了。 伴随着“龙胜梯田”风景在互联网传播,宁静老旧的壮瑶山寨便欣喜地梳妆,惬意地重新打份,家家户户再无闲人。选择黄金周闲暇,我一家子从湖北跑来,成百上千的客车和轿车挤满盘山道,许多红头发蓝眼晴们也兴致勃勃朝山寨走来,向山顶走去。 在风雨桥边眺望,这里的山峰瘦弱,这里的土地贫脊,这里的山路弯曲。 在吊脚楼下驻足,这里的木扳房一半架在坡上,一半悬在沟里。 在山坡上俯视,这里杂草丛生,物产单调,贫穷仍如紧姑咒似地一层一层死死地包裹着山峦。 哦,它就是如诗如画的“龙脊”、“七星伴月”、和“九马五虎”了! 哦,它就是从海拔约900米延绵至400米的亘古士垒,令当代人怦然心动的美妙梯田了。 纯粹地当作田园风景,她“小山如螺”、“大山似塔”,的确卓而不群,风度翩翩! 层层叠叠,一阶一阶由高往低,自山顶旋至山腰,又旋至谷底,形成大大小小的板块,它们凑合在一起,不就是绝美的拼图么?艳阳似金,重重叠叠的稻田里谷黃似金,人在这金色画卷的边缘,或置身画内,那感觉甚是美妙。 可曾想过,这些拼图的“作者”即当地山民,他们缘何苦心开垦且惨淡经营着这片梯田么? 我是农人的后代,年幼时在泥水里滚过,品尝过体验过贫困的滋味。 在平安村寨午餐,与居民、摊贩或客栈老板聊天,他们的言谈举止流露着欣喜,眸子里飘溢着对新生活的渴望。 在山巅或山腰,不管从哪个层面凝望自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大不过亩许,小者仅能插下两三行稻禾的“胜境”,我都心生苦涩。 梯田,终不过是农耕时代人们赖以生息的“创造”罢了。 我在猜想,千百年前最先到达这里的壮民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凭籍原始的刀耕火种,费力地开垦出最初的“田”的。 稻米对于饥饿的诱惑,富有不可阻挡的魔力。子孙们无言地接过父兄手里的锄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就这样祖祖辈辈,子子孙孙,梯田使气势如虹,稻浪便浩翰如海了。 春叠根根银带,夏翻道道绿浪,秋垒层层金阶,冬锁条条苍龙。这可是梯田四季的真实写照? 世道变了,开山的先人可曾知晓,他们用血汗和生命打造的梯田,如今竟以妩媚潇洒的曲线,赢得满世界的游人争相前来观光。 梯田里种不种麦,种不种稻,已不那么要紧了。种田人还会在这里劳作,但不再是为了肚子。 从平安寨下来,一路上被商亭棚店的主人或游贩们喊着缠着,购物的兴致没了,看景的心情也没了。商业气息钻进山里,使人无可奈何。 乘车返回的路上,在号称“天下第一长发村”的黄洛古瑶寨作了停留。花钱在瑶楼上品水酒,听瑶女唱歌,观瑶女梳头盘发,举起相机拍妻子女儿与瑶女们手拉手跳舞撞屁股,入乡随俗放纵着玩,感觉身心愉悦。 选择金秋时节到这里来,我想我是给蜗居城市太久的心灵“放牧”。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99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