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 鲁迅墓前三鞠躬 作者:william zhou周道模 时间:2008-5-12 周一, 上午8:26 鲁迅墓前三鞠躬 周道模 上海鲁迅公园,一支素洁的菊花满含清露, 动情地倾倒在鲁迅的铜像前。旁人只是瞻望,我却独自三鞠躬,向这位文学导师和精神巨人表达崇敬之情。 向鲁迅瘦小的身躯和伟大的生命一鞠躬。很少有人知道,鲁迅病逝时只有38.7公斤重,但人们知道,支撑这瘦小身躯的却是中国最坚硬的骨头。由于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人格,中国新文化才有了真正的钙质,中国的精神航程才有了灯塔和方向。 向鲁迅这面新文化的旗帜二鞠躬。桌前灯下,纸和笔占据了鲁迅绝大多数时间,他短暂的56岁凝聚成文学巨著,他的生命化成了文字和精神,他的作品温暖了人们的心灵,他的思想照亮了探索者的路径……在民族自立和新文化前行中,鲁迅本人就是旗帜。飘在风雨中的旗帜,招来了多少明枪暗箭啊,鲁迅身心的伤痛,就是那旗帜冲锋陷阵留下的弹洞!多少卑劣者的名字,是因为骂他恨他通缉他甚至枪口对着他才为我们所知的。而鲁迅作为文化战士,因为拥有真理,由于和真理的敌人殊死搏斗,最终成了历史中的铜像。 向鲁迅这位人类的灵魂三鞠躬。为鲁迅举行葬礼时,上海万人空巷,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有“民族魂”三个大字,这是1936年人们对他的评价和认识。鲁迅的著作和思想早已传播和影响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在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中,难道鲁迅不是我们整个人类的的魂灵吗? 鲁迅的身躯很轻,但他的灵魂和他的民族的苦难很重;鲁迅的墓地很小,他的目光和他的民族的前程却很远大。鲁迅的铜像在我面前静默,又在时间的漂移中闪光。它曾阅览了历史的荒谬或峥嵘,现在又检阅嬗变的时代和纷乱的心灵。 初春的早晨,周围很多树还未发芽生绿,只有这稀珍的春菊才配来这里沐浴鲁迅的阳光。旁人还是在瞻望,我捧着这支嫩菊,犹如捧着自己的心语,在鲁迅先生的墓前和鲁迅铜像前三鞠躬,然后燃烧着走向未来…… 2003.2.27晨谒鲁迅墓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72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