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启君子小人的评价机制 作者:钱志富 时间:2011-2-26 周六, 上午9:43 应重启君子小人的评价机制 钱志富 青年时代中学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记得是著名历史学家邓拓的《事事关心》。文章里讲到明末东林党人用君子小人的评价机制对当年当政的政治人物进行评骘,分清了正与邪,忠与奸。可惜的是,邓拓认为当年东林党人这样做只是在维护封建统治,只取其又读书又关心政治这一点教人,就未免狭隘了。邓拓说:“我们只懂得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这两方面紧密结合的道理就够了。”东林党人当年面临的历史困境是小人执政,受到严酷迫害,不幸的是,甘愿抛弃君子小人评价机制的邓拓这一代人面临的也是小人执政,邓拓1966年含冤去世,直到1979年才平反昭雪,而1979年要不是小人遭殃,君子上台,邓拓等的平反恐怕也难。 君子小人的评价机制在中国古代流传了几千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史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历史作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同时也鞭挞了一辈又一辈的小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深刻地运用这一机制,不知将多少乱臣贼子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诗人,艺术家等等,甚至普通老百姓也深通该机制,自觉不自觉用它评骘着一切。《水浒传》,以及一切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不表彰正义,抨击邪恶,没有《水浒传》我们无法知道什么是奸臣,什么是忠贞,高俅与宋江,谁在我们心中激起了热爱和悲悯呢?当然是宋江,即便他也杀过人,犯过错,但我们热爱他,怜悯他。对于高俅等,为了一己私利,残害忠良,人品卑劣,手段残忍,对他我们只有痛恨。 君子小人的评价机制当然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建立起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该机制的实行有时并不顺利,因为小人有时候会伪装成君子,这些伪君子混进执政集团之后会污蔑、打击、摧残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君子不会伪装,身上有什么缺点容易暴露,容易暴露缺点的人容易被伪君子抓住把柄,成为被践踏的对象。昏君往往不辩忠奸,任由小人作恶,任由君子被迫害,受摧残。昏君往往还是暴君,他们受到奸臣蛊惑,会屠杀忠良,历史的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 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剧烈的历史转型时期,社会、文化的大转型带来了对于历史人物评价机制的大转换,一些人开始抛弃传承几千年的君子小人的评价机制,甚至对中国的一切进行妖魔化,一八四零年以后的中国往往就是小人得势的中国,中国由君子国变成了小人国,小人国的国旗悬挂着四个大字,那就是“无法无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为了正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君子首先必须是义勇双全的人,可惜的是这样的人较少,小人来到世界就是捞好处的,往往容易抱团,一旦抱团要打散何其难,利益的诱惑实在太大。 改革开放以后,新一代的小人逐渐得势,而且形成相当多,相当大的利益集团,富二代,官二代开始作恶。有些地方的作恶甚至是政府行为。笔者认为,应该重启君子小人的评价机制,对那些作恶多端的官僚和奸邪狡诈的不法商人尤其是权钱交易进行鞭挞,甚至是历史清算,将他们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305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