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肖益人的<弯弯的山路>

作者:钱志富

时间:2009-2-17 周二, 下午4:12

序肖益人的《弯弯的山路(二)》

钱志富

采一缕乡间的风儿

捡一束田野的韵致

拴成一串铃铛般的歌谣

——《蝉鸣》

诗人肖益人的诗歌追求是美丽的。他的诗来源于他实实在在的血肉般坚实而灵动的人生。肖益人是一只“诗鸽”:“命运注定我终生流浪/雨巷 河塘 堤岸/柳林 高山 长河”,肖益人的人生是艰辛而美丽的,他一生吃过很多苦,自然也享过很多福。对他来说,写诗是一种高贵,是一种幸福,“沐着风雨/忍着饥渴/在旅途苦苦漂泊”,古人说:“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肖益人在为他美丽而艰辛的人生旅途歌唱,而他唱得那样得意,那样洒脱,在诗歌创作上,肖益人自然是低调的,但在虚心地前进着,他前进着,自信着。

母亲

——写在母亲仙逝之后

母亲是一本书

愈老愈厚重

愈读愈有味

母亲是一轮月

不管儿走到何方

你总悬在儿的心头

母亲是一根藤

儿女都是藤上的芽

孙子都是藤上的花

母亲是一架纺车

纺出一条条传说

放飞一只只风筝

母亲是一尊树根

汲取地下营养

滋养树一样的子孙

母亲是一片绿叶

那怕燃烧殆尽

也飘散一缕芳魂

原载《金户视野报》(2007.4.2),1、3、4、6节《陕西农村报》

转载(2007.4.9)

笔者十分喜欢肖益人的这首《母亲》,觉得这首诗堪称中国当代怀亲诗的经典之作,应该选进中小学校教材。常言说,母爱是亲切的,伟大的,可是儿女对母爱的回馈也是亲切的,伟大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肖益人对他的母亲感情很深,而他用一连串的精妙的比喻来他亲历的种种母爱,言近旨远,深得诗歌三昧。

深山里的二叔

他说 那弯弯曲曲的盘山小路

是他用青棡工具和毅力修成

我说 你就是一条山路

自己有吃朋友有吃

自己没喝设法也叫朋友喝

你真是一块憨厚的石头

只做善事 不做恶事

悄悄走了多年

记忆如葛藤般地缠绕……

2007.8.12

《深山的二叔》凸现出一种高贵的人性。已故的七月诗派著名诗人侯唯动先生生前曾经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他们是乡党,说:“还是那话,你得深入户县这一农民画斐声中外的宝地,成为你创作基地,根扎下去,发掘人民的美好心灵,把他们表现出来,就是你莫大贡献,唯一的金光大道。”诗人肖益人真的听进去了恩师教诲,在《深山的二叔》等作品里比较深刻地发掘出了人民的美好心灵,并很深刻地将它表现了出来,为中国新诗作出了贡献。

妻子的手

田垄般的手背

如锄

开垦生活的荒山滩涂

枯枝般的手指

如梭

在黄土地上织锦绣

布满沟壑的手掌

如泉

滋养老树和小树……

2008.3.13

《妻子的手》更是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的典型。读了这样的诗,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赓续数千年而不衰,当然中华文明也曾多少迎接了严酷的挑战,但中华文明能够死而复生。就拿共和国的历史来说,文革十年,一场浩劫,可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伟大的中华文明有复兴了。这靠的什么,靠的只是我们无数双勤劳的手。

我很赞成益人出版他的《弯弯的山路(二)》,不久前我已经替他写了一篇序文,可惜的是刚写好,电脑瘫痪了,等到修好,已经找不到那篇东西了。

益人还在他的弯弯山路找寻他的诗,愿他的山路风景更美丽。

是为序。

钱志富2009-2-17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