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逖试评陈明奇《阴天》 作者:巫逖 时间:2009-4-13 周一, 下午4:12 巫逖试评陈明奇《阴天》 这首诗,只是写《阴天》吗? 这是一首,读不懂的散文! 走进陈明奇传介。 陈明奇,来自四川巴山蜀水。芳龄48。四川省开江县任市中学任职。 2008/07/12加入《澳洲彩虹鹦》网站、纸刊,发表与回帖作品93首。 他与青岛“陈派”名斌结为好友,五百年前是一家。他也可视为巴山“陈派”。 两位“陈派”均是三行诗写手,但其风格略有异同。一个某官場失意;一个某官場得意。他们的作品均为较高层次。 走进陈明奇《阴天》。 读者有两个层面:一个认为没有多大的可读性;一个认为“读其诗,重在文字之外”。目光一扫而过,来不及入脑,是一种阅读的“浪费”。而“入目三分”,其味无穷! 《阴天》。只是写天气吗?理论其天气,的确形象打100分,无懈可击。而当理论文字之外,就有另一番天地。“太阳”也有累的时候。累了,只可以“躲在/ 窗帘背后养精神 ”,打个盹儿。“影子”,长年累月无假期,只有这个时候才得“浮生半日闲”。此诗意境,就在对“太阳”与“影子”的玩味。试问,一个“工作狂”(包涵你、我、他)不像“太阳”与“影子”吗?这“太阳”不正是作者?这“影子”不正是诗人本身?我看,倒百分之百的像,像足“陈明奇”! 依我说,几十年如一日,他就是躲着打个“小盹儿”;借着无光的片刻有个“浮生半日假”。 走进陈明奇教育生涯。 教育工作者不约雷同。我认识的一位普通教师:她,白天在教室与学童教和学;晚上与30多本作业“宵夜”,油灯不灭她不灭;晚饭前后,赶往“家访”,一年累计130人次。她,荣获分局级先进教师的称号。我想,陈明奇也如此吧? 人们常说,刚七、八,儿童小嘴瓜达瓜达;十七、八,高考吹的打;二十七、八,独生儿女当心毒奶粉“歌哒歌哒”;三十七、八,事业飞黄腾达;四十七、八,诗歌国内外小有名气,哈达哈达。芳龄四十七、八的陈教授,事业与诗歌不正是如此吗! 走进陈明奇微雕世界。 他的每一首微诗就是一个微雕艺术世界。入目三分,是一个艺术享受。就拿《阴天》为例,就是享不完的艺术珍品啊!再拿《中国微型诗翠》为例,他的诗读得懂的不一定爱读;一时读不懂的偏爱读。奇怪的逻辑!一个海外疯子的逻辑! 走进陈明奇文学殿堂。 诗,读不懂的散文;散文是不读也懂的诗。 不点破就是诗;点破就是散文。 一个成功的微雕,就是四面八方的角度审美。经不起的,是次品;经得起的,是精品。耐嚼的,是给人多活几辈子。 信不信由你。 反正,我信! 附陈明奇原作: 《阴天》 太阳 躲在 窗帘背后养精神 影子 乘机休假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04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