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的代价——伊凡《笼中鸟》赏析

作者:寒山石

时间:2005-10-05 周三, 上午10:54

安逸的代价

——伊凡《笼中鸟》赏析

笼中鸟

伊凡

一切功能都在退化中

唯独那张小嘴

最发达

或许是因对微型诗情有独钟的缘故,我始终以为,读微型诗,可看“大世界”;写微型诗,是作“大文章”。譬如,笼子和鸟,实在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话题,一个相当古老又平常的意象。而冰心女士的《繁星•七十》这样写道:“空中的鸟!/何必和笼子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读来别有一番情趣。生活中不正是有这么一些人,本拥有广阔无边的天地,却在斤斤计较着那一席之地么?又读诗人非马的《鸟笼》:“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使人不由思索,到底是谁无情地剥夺了鸟的自由?

而伊凡的这首微型诗同样脍炙人口,别出心裁。在诗人看来,笼中鸟,它的“一切功能都在退化中”。的确,这里没有奔波的压力,只有爱抚享乐;这里也无严寒冰雪,只有春色祥和;飞翔的翅膀因为拒绝万里长空而折翅,壮志凌云的梦想沦为贪图享乐的安逸。它为了一点食物,为了可以苟延残喘下去而在笼中挣扎、变老,结果挣扎与哀鸣令它失却了生命本色,“唯独那张小嘴”变得“最发达”。但这一丁点的“发达”怎遏制的住生命的“退化”? 所以人们都说笼中鸟是不能放的,若放了,没再回来,不是住进了另一个笼子,就是饿死在异乡了。诗人用“一切功能”和“唯独那张小嘴”形成整体与局部的对比,用“退化”和“最发达”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从而产生极其强烈的冲击力量。想一想,口口声声宣扬着自立的人们不也是这样吧?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寻找可以栖息的笼子,营造自己的安乐窝。结果在生活中磨掉了锐气,磨平了棱角,磨光了个性,“唯独那张小嘴/最发达”。真不知道是笼中鸟可怜,还是笼中人可悲?看来,如果以贪图安逸为代价,人就会像笼中鸟一样,导致“一切功能”的“退化”。

当然,诗人提供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以上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浅陋的解读,相信读者都会从中得到某种启迪。笔者只是想借此表明,写微型诗,不管题材大小,也不管别人曾经写过多少,关键在于是否选准了独到的视角,从而化腐朽为神奇,表达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揭示出了人类普遍性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感知,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倘若如此,也必然会如这首微型诗一样,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