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朽的民族魂 ------读《杨贵与红旗渠》

作者:于学忠

时间:2009-4-17 周五, 下午9:01

不朽的民族魂

------读《杨贵与红旗渠》

作者:于学忠

许多人很早就听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电视剧),《红旗渠的儿女们》(电视剧),《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唱过《红旗渠》电影的主题歌:“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对红旗渠有着美好的印象。但今天当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完这本读《杨贵与红旗渠》(郝建生、杨增和、李永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仍然感慨颇多。我渐渐的被它所吸引,并一口气把它读完。历史的画面在我的眼前重现;它就像一部浓缩的新中国历史,上世纪无与伦比的,人类最辉煌的历程--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把人们带回到那段难忘岁月。更为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许多新的思考;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魂。

拿着这本沉重的“史册”,我不禁由衷地感慨,人是要有精神的。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县委一班人之所以能够凝聚人心,带领千军万马改造山河,就是因为他们始终不忘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起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从而才敢“摸大自然的脾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才能抛开个人得失,赢得“人后政声”。当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十年余。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凝聚力。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地体现了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构成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

“只要领导一心为人民,就能赢得万众一条心。”这是杨贵的格言,很朴实、很简单,却是真理。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党员干部一心一意为林县人民排忧解难的精神,感动了全县人民。有了这种感动,林县人民才能在改造山河的斗争中万众一心,发挥出冲天干劲和伟大的历史主体作用;才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像“水利专家”路银、“凿洞能手”王师存、“舍己救人”者李改云、“铁姑娘队长”韩用娣、郭秋英等英雄模范人物,造就出整整一代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人民的希望。

红旗渠的建成,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奇迹,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奇迹。红旗渠所蕴涵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正是新中国历史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壮丽诗篇。靠着这种精神,林县人民才能在当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吃糠咽菜,风餐露宿,开山劈路,跨壑架桥,不向困难低头,不向高山让路,显示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才能发挥出惊人的聪明才智,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才能铸就愚公移山的意志,十年如一日,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数千里的人工天河,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红旗渠的建设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完全可以说,红旗渠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构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红旗渠成为安阳林州人民的生命之渠,动力之源!红旗渠工程不仅工程浩大,而且建筑质是高超,通水40多年来,仍巍然屹立在大行山上,至今建筑专家们还称赞它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典范!《杨贵与红旗渠》,他们就像一群最赤诚的朝圣者,义无反顾地向着理想的目标前行,尽管在他们面前是无尽的艰辛与苦难,他们一如既往地挥洒奉献的血汗,迎来了奋斗的荣光;《杨贵与红旗渠》留给后人是无尽的精神财富,他们所显示的勇敢和坚毅,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彰显和升华,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展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灵魂。

红旗渠-- “生命渠”、“幸福渠” !站在新世纪新阶段,当我们共同点燃和谐曙的时候,重温旧梦再读红旗渠的故事,冥想我们今天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最重要的启示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河南安阳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让我们高举红旗渠的精神火炬,我们仍要继续弘扬当年的修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走向未来;那不屈不饶的民族魂将伴随着我们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0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