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互助与中国文化传统——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解读之五 作者:钱志富 时间:2006-4-17 周一, 下午9:56 团结互助与中国文化传统 ——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解读之五 • 钱志富• (文学博士 315211 浙江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中国人从来不轻视个人的价值,不但不轻视个人价值,有时候还特别强调个人价值,因此中国人有时特别注重个人的主观努力,比如中国有一个规劝读书写文章的人的谚语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强调的其实就是单个人的努力,因为读书写文章是个人的事。中国人还在训练人的德性上讲究慎独,就是单个人在一边独处的时候也要一心向善,所谓独善其身就是这个意思。先前一些人认为中国人不太注重个人价值的开发,甚至忽视个人价值的开发,这其实是一种误会。但中国人又的确不提倡西方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中国人的智慧从来不把个人同集体、社会、社团、社区、民族和国家断裂开来。中国文化在逻辑上是推己及人的,中国人认为自己需要的即有价值的好的东西或者真善美的东西一定是别人也需要的,所以中国人对待别人总是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招待别人,这叫待客之礼。 比如中国人认为美酒佳肴是好的,所以招待客人总是美酒佳肴;而残羹冷炙是绝对不会拿来招待客人的,可是你如果到西方人家里去做客,招待你的可能就是他们头一天吃剩下的,传说美丽又善良的戴安娜王妃第一次到查尔斯王子家做客吃的就是头一天剩下的东西,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还被传为美谈。中国人信奉的人生信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讲求“忠恕之道”,笔者认为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优秀的地方。二战结束后,中国忍疼全部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款,事实上饶恕了日本人长达几十年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本来日本人应该感恩于中国的这种宽宏大量和仁义道德,可是日本人在二战结束后,在经济再一次成功而变得空前富裕之后,真的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一阔脸就变”,一下子忘记了中国对它的宽宏大量,而且不顾历史事实,一味在教科书上做文章又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这些都是十分可耻的行为。 当然,中国人虽然懂得待客之礼,要把最好的东西拿来招待客人,但中国人却更懂得怎样尊重客人,就是客人不喜欢的东西从来不强加于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虽然有比较好的风物制度和道德风尚,中国也有儒教和道教,但中国人并不会派出传教士到别国去传教,更不会在别人不听教诲的时候提着剑去斩杀他们,中国人中似乎没有出现过一手持经一手拿剑的到别国去传教的人。 中国人很喜欢帮助别人,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特别注重亲情、友谊和乡党交谊的原因。中国人能够“兴灭国,继绝世”,无论自己经受多大困难也要帮助别人。中国曾经有一出在西方引起广泛反响的戏剧《赵氏孤儿》,里面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善良老妇为了舍命救助赵宋皇帝的儿子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献出让侵略者来杀最后感动了蒙古皇帝成吉思汗而放弃了追杀赵氏孤儿的动人故事。二战期间有不少从希特勒的屠刀之下逃难到中国来的犹太人,他们在中国都找到了自己的避难之所,虽然中国当时也国难当头,但并没有遗弃这些欧洲难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人还能抚养侵略者留在中国的遗孤,并没有把仇恨转嫁到这些无辜的孩子身上,可是那些残暴的侵略者屠杀我妇婴,单南京大屠杀就30余万。中国人富而好礼,助人为乐,中国人有所谓熟人哲学,即熟人就是煮熟了饭等着你去吃的人,当然,有时候如果你真有困难,你也可以到陌生人家里吃饭,不要钱的。特别是当你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好心的人会主动煮熟了饭救你一条命的,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国人的确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这跟西方人一切金钱为上的市侩哲学的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听说在美国同学向同学请教也要付劳务费的。 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所以中国人最反对个人主义。中国人在一切事情上都坚持集体为上的生活原则,所以中国人有三纲五常,要求君臣、父子和夫妇之间不能乱了礼数,臣要忠,子要孝,妇要敬,不然就是乱臣、逆子、悍妇,除了三纲不能乱以外,中国人还能做到仁义礼智信,将一切具有普遍价值的德性、德行施于一切人。可能正是由于这些原则的实施能够长期见到成效,所以中国社会的常态是和平,而不是动乱,这跟西方正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为他们的常态是动乱和战争而不是和平。中国也曾动乱过,分裂过,但很快能够归于和平和统一,以致于和平和统一成为了中国人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无意识。秦始皇为什么在中国人心目中有那么崇高的历史地位,原因正是他结束了中国长达数百年的战争状态,他统一了中国,让大家过上了相对安定的日子。 考察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发现中国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十分强大。当然中国也曾经亡国于蒙古人和满人,但最后还是复国了,日本人侵略中国,事实上也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最后还是被赶出去了。我们常说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长盛不衰,原因何在?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懂得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上,中国人懂得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中国人一旦面临外辱,便马上能够团结在一起,一致对外。《诗经》中有不少动员抗击外辱的动人诗篇,《诗经》之后我们的诗歌史缺不了动员抗击外辱诗篇,在唐代边塞诗成为一支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期间也产生一大批动员抗战的著名诗篇,比如田间的《假如不去打仗》,艾青的《复活的土地》等等。 当然,中国从古至今也不缺乏搞分裂的人,他们有时常常惟恐天下不大乱,想尽各种办法来分裂国家,卖国求荣的也不少,末代皇帝本来在逊位之后如果能够安分守己,不动歪念,他的子孙可能现在还住在紫禁城,可是他天天想着复辟,结果被赶出了紫禁城,后来居然投靠日本人,成立伪满洲国,这的确十分令人寒心。当然,溥仪毕竟过去了。但中国的统一大业还未完成,水扁当局还在企图谋求独立,这虽然不得人心,但对中国的和平统一的确设置了很大的障碍,而且台湾非要投靠横行霸道的美国,这的确可耻。胡锦涛总书记在他的“八荣八耻”理论中号召大家“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这里当得到所有中华儿女的响应。 (本文作者供职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1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