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虔诚,所以飞翔——清荷近期作品赏析 作者:清荷碧叶 时间:2009-1-24 周六, 上午11:08 因为虔诚,所以飞翔 ——清荷近期作品赏析 文/蔡勇 作为女诗人,清新细腻的语言,柔美谐和的基调,慈爱温暖的主题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近期清荷的诗歌,已抖开雄健的翅膀,在理想的天空中从从容容高高的飞翔。这抬升的力无疑就是虔诚,对诗歌那份发乎内心的虔诚。这份虔诚,透过文字、细节、目标三个层面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晰些。 一是文字或语言的虔诚 毋庸讳言,大量的诗歌作品业已成为迷乱的情绪堆积或者乏味的修辞竞技。虽然具有一些生活元素,但细节和技艺处理上的贫乏,使得诗歌难以深入到所描述所表达对象的精神特质中,只不过是用圣词般貌似亲切的乡土语汇,堆砌营造出一种风俗和自然的空洞假象。清荷的文字清新细腻,撷取的语汇与整体主旨琴瑟相谐,浑然一体,丝毫没有生涩、隔膜之感。同时富于张力,在阅读和吟诵的过程中,想象的空间不由得无限地伸展,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譬如:一千支野百合突然跌倒\请告诉我\丢失口弦的那人\在泉边想着什么(《哪些错过的时间》);譬如:上帝一个转身\我积蓄多年的雨水\就在那天夜里\释放地干干净净(《上帝的忧伤》)。赏读清荷的作品,如同品茗,有一股清香若隐若现,你却总也走不出这股氤氲的暗香。 二是细节或意象的虔诚 清荷的诗歌善于采用花草树木这类意象,或者说对它们情有独钟,蔷薇、葡萄、稻草、杨柳、桃花、油菜花等等俯拾皆是。这类诗句我信手拈来:“月光停留过的地方\也是雪花吻过的地方\它们有稻花酿成的酒\我不会醉去\但我怀念”(《在冬天》);“你温暖的诗行像青草覆盖一切\我用和弦为你拂去多年前落满心坎的尘埃”(《简单生活》)。她不刻意生造意象、借用意象,她从自己的真实内心出发,从自己周围最熟悉的事物入手,把诗歌寄予美好的设想,视野无论延伸到多远,始终保持着一个基本判断,也就是说即便选择了痛苦、严酷之类的题材,它的基本判断依然是真善美,始终给人以温暖的触摸,真诚的慰藉。 三是目标或主题的虔诚 网络的普及,为诗歌的解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面对骤然膨胀的受众面,哗众取宠、敷衍了事或为创作而创作的做法只能是自绝后路。诗人之所以是诗人,诗人之所以保持天才的艺术创造力,一定是诗人对于世界和生命有着独特的思考和理解,一定是诗人出色地、富有个性地充分展示我们母系语言的独特魅力,一定是诗人焕发无穷的想象力和无尽的创作激情。如“十月开始慢慢地爱我\他目光平静,从大海移到树尖\受伤的日子,如落叶退到树下”(《十月》);又如 “她说她累了,躺下来的时候\就有河从她身上汨汨流过\她小时候寄住人家,长大了仍不知\山那边的油菜花年年为谁汹涌”(《住在我隔壁的孤独》)。所谓花非花,雾非雾,清荷的诗歌在柔美谐和的基调上,于清新婉约的韵致中透露出自己独到深刻的思索和追问,从感性的层面自如地抵达理性的彼岸。她一路走来的沉稳的脚印在向我们昭示这样朴素的道理:因为热爱而虔诚,因为虔诚而飞翔。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于朗月阁 蔡勇: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公安局水警支队工作,江苏省作协会员,连云港市作协理事,连云港市新浦区作协副主席.在《诗刊》,《扬子江诗刊》等发表过诗歌 清荷铃子:(原名:祁宏玲),现居江苏连云港。连云港市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在《绿风》诗刊、台湾《葡萄园》诗刊、澳门《华文百花》、《诗选刊》下半月、《常青藤》、《连云港文学》等报刊杂志。现为网缘天空论坛站长、潮流论坛管理总监、绿风论坛版主。主编《网缘天空文学》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97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