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花儿 —— 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作者:苑眉 时间:2008-11-09 周日, 下午5:02 “非马作品研讨会”正在进行中,欢迎大家去参加: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forum.php?f=310 因为花儿 —— 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非马老师的诗很多,很多,而且大都写得很好,很好。要从那么多的好诗里拣出一首,并在其字里行间,构建一堆自己的感想,还真不容易啊。然而,终因了一首诗,诗题里的那几盆花儿,竟有了需要写点东西的感觉。 在这儿,不想讨论非马老师的诗歌写作技巧,以及非马老师诗歌的思想性。因为,深信,既然有如非马老师那样清晰的逻辑思维,就不可能写出些让人读不懂的诗歌,当然,也更不会随意拼凑些毫无意义的文字了。 在生活中,或许会有人不喜欢猫儿狗儿,但我想,绝不会有人不喜欢花儿草儿。而切切实实的身边,生活着的或曾经生活着的邻里周围,还真的尽是些喜爱花儿草儿的呢。我的生活如此,想必,非马老师的生活也差不离。对此,倘若非马老师有异议,那也是不怕的,因为,有诗为证啊—— 邻居的盆花 多年邻居的老先生几天前去世了 他们阳台上开得正茂的几盆花 今天早上都垂下了头 爱花的老太太想必没听昨晚的新闻 不知道夜里有一场早来的霜 NEIGHBOR'S FLOWERS a week ago our neighbor Eddie passed away this morning I saw the potted flowers on their patio all drooped and withered his wife Helen who loves flowers so much must not have heard the weather report warning of an early frost 喜欢非马老师的这首双语诗:中文的,以及,英文的! 闻着花香,展开这首诗,循着这诗行,就像打开一道爬满青藤的栅门,穿过一条开满鲜花的小径,来到摆满盆花(自然,那些花儿都是“垂下了头all drooped and withered”的)的窗台前,望进屋里。屋里一片沉静,电视关着,炉火前摆着一把摇椅,摇椅里躺了一个老妇人(大家应该想象得到,这老妇人便是诗里所提到的“老太太Helen”了)。老人显然已经睡着,鼻端上悬着的老花镜却没摘下,手里也还拿着一本相册,相册正翻到的那一页上,有张老相片,黑白的,是个年轻小伙儿(嗯,这里,大家心里也应该明白,那便是诗里所提到的已“去世passed away”的“老先生Eddie”了)。 这是中文版和英文版一起连着读的时候,潜意识中的自己所亲历的场景。在这里,我是不禁非常之庆幸自己能读懂那几行英文了,当然,庆幸之余也不免惴惴啊——希望非马老师读到这里,不要立刻随手捡起什么东西,一边大喊着:“啊——!不是那样的!”一边朝偶给扔过来了。 唔,歇歇;非马老师先别急哈,下面还有呢—— 天马行空,前面的想象是离自己远了些,好,现在就把镜头拉回身边。 且说,住在我们家楼下的一对老夫妇张伯伯和刘医师也都很爱花儿,非常会种花儿,他们家的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一年四季都盛开着花儿。我是常常探了脑袋往楼下张望啊,很是羡慕他们家阳台的四季如春与生机勃勃呢。可是,自从张伯伯去世后,一样爱花儿的刘医师,却很少去护理那些花儿了。刘老太太的子女偶尔回来探望老人,清理掉了不少盆花。如今再探头往楼下张望,往日的繁花似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曾经的艳羡也转变而为今日的唏嘘了。 非马老师有幸得以与一对喜爱花儿的老夫妇为邻,且因老先生的故去而有幸写出了这么一首好诗。而我,也曾有幸与一对喜爱花儿的老夫妇为邻,不同的是,却没能因张老先生的去世而有幸写出同样的一首好诗。想想,还真是惭愧!对生活中人事的来来往往,关心与感触,非马老师是更深入了一层啊! 《邻居的盆花》,反复诵读之间,我是再次记忆起了一些熟悉的人,一些熟悉的事儿,一些熟悉的味道…… 静静的诗行,静静的花香,氤氲着的,静静的人,静静的事儿。一切都显得那么地淡定,那么地从容——能够淡定地对待死亡的人,确实是比能够淡定地对待爱情的人,更有资格将“从容”两个字用于自己身上的啊——非马,正是一个从容的诗人! 此诗为证!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91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