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之我见

作者:钱志富

时间:2007-6-06 周三, 下午10:46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之我见

钱志富

(文学博士 315211浙江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代。在全球化的时代,各民族,各国度当然要交流,要交往,要有许多共享的文化政治资源,事实上现在的世界在许多问题上大家都是达成了一致的。比如,中国和美国在许多问题上是能够形成比较好的对话关系的,中国和美国是共享了一种叫做诚信和合作的原则的。中国同其他国家,尤其是亚非拉和东欧国家都能够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上达成共识,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能够合作并且合作得很好。别说是现在中国经济获得了相当的发展,国际地位获得了相当的提高,就是倍受封锁的“文革”时期,中国也本着诚信和合作原则与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连美国也不得不主动与中国建立比较良好的外交关系,不然就不会有1972年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事件的发生。

当然,中国因为落后,曾经忍受屈辱。中国从1840年开始,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同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且赔付了巨额战争赔款,而且还经历了日本长达13年的侵华战争。中华优秀儿女也曾经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其中也包括向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学习。革命先驱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就是借鉴美国的“民治,民有、民享”的政治理想而融合中国古代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而进行建构的政治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也是为了建立一个马克思所向往的理想社会,而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不是中国人却是西方人,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所向往的理想社会正是一个老百姓当家作主的社会。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中华民族懂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愿意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当然,中国也曾经修过万里长城,实行过海禁,然而,这些都是不得已采取的自我保护策略。中国人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如果别人打到自己家门口了,中国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操起家伙跟入侵者干一仗的。中国不但能够操起家伙跟入侵者干仗,也会将来犯之敌拒之于千里之外。中国古人众志成城,修建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比较好地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尤其是中华文化的伟大成果。西方人由于不能精诚团结,各自为政,只修得一些看似坚固的城堡,结果外族一侵略,就彻底完蛋。笔者认为,如果西方人也修得有一条万里长城,那么匈奴人的入侵就不能得逞。匈奴人的入侵没有得逞,也就不会有野蛮的日耳曼人的入侵,西罗马帝国也不会那么快灭亡掉。西罗马帝国不灭亡,也就不会有黑暗的中世纪对灾难深重的欧洲的长期笼罩。曾经有人说,长城是中国闭关锁国的象征,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长城是伟大的,他为保卫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当然,中华民族是那种具有多种创造力的民族,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照耀古今。在笔者看来,这包含多种内容的中华文明中最伟大的文明还是政治文明。中华民族懂得怎样尊重每一个人的利益和个性,中华文化在本质上是人本文化。孔孟之道就是民本之道,他们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许多中国古代君主也都是依照孔孟之道来实施自己的治国策略的,他们很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很重视道德学问,所谓“正心诚意”,所谓“格物致知”。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昏聩的君主,但他们为他们的昏聩吃尽了苦头。夏桀殷纣的结局都不很好。秦始皇和隋炀帝之所以不能流芳百世,就是因为他们在驱遣老百姓时过于残暴。中国的执政党共产党也十分强调为老百姓谋福利,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国家主席刘少奇也曾经写过一本能够与古代德行修养衔接在一起的《共产党员的修养》,毛泽东曾号召所有的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那么多党派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尤其与国民党曾经兵戎相见,最后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是因为他们曾经为人民谋得了福祉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成功,而且取得巨大的成绩,那道理自然也是让老百姓得到了不少实惠,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伟大政治文明中最为重大的一点恐怕还在于中华民族在相当的历史时期里能够保证将真正有能力而且有德行的人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当然,中国在选拔领导干部方面的确没有发挥西方式的民主,中国人不习惯用投票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的确投票的方式,也可以选拔出许多优秀的人才来,然而,投票有时未必能够将有才有德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大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杀人魔王希特勒就是德国人民辛辛苦苦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希腊罗马的民主制度有时候正是被野心家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使用了的,伟大的凯撒不是死于阴谋家之手吗?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投票的方式不一定能够选拨出真正有能力而且有德行的人士到领导岗位上来,就要否定民主方式的有效性。中国事实上在许多方面正在采用这种投票的选举方式,结果证明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中国没有全盘接受这种方式,原因也是执政党看到了这种方式的一些弱点。当然,我们现在也没有采取古代的那些比较有效地选拔的人才的方式,比如“举孝廉”的方式,“以诗取仕”的方式,或者是科举的方式,但中国的政治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国家录取公务员采取了公务员的考试制度,但这些制度还不完备。

1978年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在这差不多30年的时间里,一些人主张全盘照搬西方的大民主的方式来进行政治改革,企图颠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产生了一些比较坏的影响。好在党内有一些比较稳重的老同志主张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比较及时地纠正了那种错误偏向。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执政党共产党虽然不主张美国式的民主选举方式,可是执政党并没有忘记给老百姓一定的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和利益,事实上中国老百姓获得了不少的自由,尤其是言论自由。而这些自由是差不多有几百年的时间没有享用过的。大家知道,满清入关之后,大兴文字狱,所谓“文章尽为稻粱谋,避席畏闻文字狱”,曾经有人因“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两句诗而杀头的,可见中国人当时失去言论自由的情状之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也屠杀过持不同政见的人,民主人士闻一多就曾经倒在国民党特务的枪口之下。当然,文革时期,中国人也没有言论自由,但新的历史时期给中国人带来了相当程度的言论自由这却也是事实。当然,中国的言论自由还是有所限制的,有的领导干部不喜欢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也是事实,但却因此全盘否定中国的人权状况和言论自由状况这也是不对的。

前面说过,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得有世界眼光,要求我们看到他国政治文明中的优秀之处,要求我们借鉴他国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然而,全球化不等于全盘西化。我们自己的政治文明中也有许多优秀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没有必要自轻自贱,没有必要将自己弄得灰头土脑。历史证明,他国政治文明未必一切都好,西方人曾经为了强行向新大陆人民推行他们的政治文明,采取的却是血腥的大屠杀方式,不仅是新大陆的人民遭了殃,非洲人民也遭了殃,多少黑人奴隶妻离子散,有的甚至抛尸海外,亡魂不识归路。中国当然不是新大陆,也不是印度和非洲。中华文明之所以历上下五千年不败,这原因在笔者看来就是中国人善于在借鉴他国文明的同时也能够发挥固有文明的作用。中国很好地替人类保存了印度佛教文化,然而中华民族没有全盘印度佛教化,中国人很虔诚地向别人学习,但能够保持自己的特色。

近一两百年来,我们为保持自己的特色也算吃尽了苦头。满清末年,面对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我们试着走一条“中为体,洋为用”的政治发展道路,可是那时候的中国实在是太弱了,而且没有世界眼光。革命先驱孙中山是有世界眼光的,他缔造了中华民国,可是他死得太早了,他的融和包含了相当中国特色的政治理想并没有实现。紧接着是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共产党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之后曾经想走一条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和西方政治文明割裂的政治发展道路,反帝反封建曾经是执政党的主要政治策略,结果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当然,这种割裂不是彻底决裂,考察建国以后的政治路向,我们仍然可以观察到一定程度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提倡,中国总算是比较自觉地意识到要走这么一条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然而,人们对中国特色的把握比较模糊,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第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比较敏感,对西方的政治文明也比较敏感,所以对中国特色赋予了比较明确的内涵,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政治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发生在中国的权利和平过渡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地提出了“八荣八耻”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特有文化内涵,这是对中华五千年政治文明优秀传统的继承,当然,也注意到了民主和民生问题,在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笔者理解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走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政治发展道路,所以笔者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理论特别拥护,这有力地充实了“三个代表”的政治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笔者认为,中国的政治要得到良性发展,关键还是人才,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保证中国走上真正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所以《礼记•大同篇》里面说的:“选贤与能”就成为最为紧要的事情。当然,对内“选贤与能”,对外“讲信修睦”要双管齐下,因为外交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