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引人共鸣,勤工俭学过年有滋味——读谢流石的《过年》

作者:谢流石

时间:2006-1-15 周日, 下午12:48

亲身经历引人共鸣,勤工俭学过年有滋味——读谢流石的《过年》

许少慧点评

“年糕加工厂张着快乐的嘴巴

连续不断地吐着喜庆的烟气”

开篇,年糕加工厂吐着喜庆的烟气,年的气氛便蹦出来了,“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把嘈嘈杂杂 熙熙攘攘留在这里”,这应该也是节前才有的忙碌吧。

“为了10元零花钱

我在这里当帮工

带几根咸萝卜和一小包白糖

偷闲吃着热腾腾的年糕”

勤工俭学,这个春节一定过得很有意义,工作着是美丽的,付出劳动倍觉得年糕的香甜。“不知不觉吃进了一些世态和温暖/到现在才在头脑里慢慢消化”,虽然这样的叙述缺少变化显得单调,不够灵动稍嫌呆板,但是语言诚挚、朴实,而且写切身体会很亲切自然而少凿痕,诗味虽淡但诗意很流畅,还捎带一点教化的效能。

(二)燃放爆竹是过年少不了的一大环节,现在虽然很多地方禁放了孩子们还是有的玩的,偶尔来那么一串真的很过瘾,但多了既危险又吵闹得无趣了,所以从安全和优化环境出发还是应该禁止燃放的。过年的时候点一夜灯等财神,这个我倒没听说过,好象红白喜事才有的,不知道是哪里的风俗(也许多在北方吧)。

“把爆竹竖放在小街中间

因为我不敢拿着放

拿着爸爸点上的香烟

点一下引信 扭头就跑进家里

赶紧把门关上

奶奶和爸爸看着我笑”

这一段有趣,寥寥数笔把又爱又怕的情景刻划得明朗生动,“我”的紧张和滑稽、奶奶和爸爸的笑模样跃然纸上,几个动态词组用得很贴切:竖放,点一下,扭头跑,赶紧关上,所以说写身边的事物、最熟悉的经历最合适不过,肯定比较生动自然引人共鸣。这也是作者带给我们的一个体会吧。

过年

作者:谢流石

(一)年糕加工厂

年糕加工厂像个巨人

张着快乐的嘴巴

连续不断地吐着喜庆的烟气

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

把嘈嘈杂杂 熙熙攘攘留在这里

把温馨祝福输送到各家各户

人们习惯把忙碌留给一整年

把空闲和欢乐留给这几天

为了10元零花钱

我在这里当帮工

带几根咸萝卜和一小包白糖

偷闲吃着热腾腾的年糕

不知不觉吃进了一些世态和温暖

到现在才在头脑里慢慢消化

(二)燃放爆竹

把灯都点上 要点一夜

奶奶说是等财神 我也等

我是要等到零点放炮

把爆竹竖放在小街中间

因为我不敢拿着放

拿着爸爸点上的香烟

点一下引信 扭头就跑进家里

赶紧把门关上

奶奶和爸爸看着我笑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