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重庆诗人王端诚的通信

作者:钱志富

时间:2010-7-23 周五, 上午7:14

与重庆诗人王端诚的通信

端诚仁兄:

十分感谢您寄赠新著《枫韵集》,也十分感谢您摘登了我写给万兄的信中的一段文字,并称愚弟为“著名诗歌评论家”,这种称呼令人不安。

您在格律体新诗的探索上是有成就的,尤其是您的连环体十四行诗,写得颇具神韵,堪称“甜美的十四行”,其他各体也小有成绩,祝贺您。

但读完全书觉得您可以跳出格律,写点自由体,从您的文章中发现您对自由体有点偏见,这是不应该的,格律和自由应该都能写出好诗,千万不能因为提倡格律体,就否定自由体啊!新诗中写得精美的自由诗也是很多的啊。艾青、田间以及七月派诗人们的共同创造都是自由诗啊!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新诗的主要成绩依然是自由诗,所以不能单方面排斥、拒绝自由诗。同样,写作自由诗的人也不能单方面排斥、拒绝格体诗,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我没有读到您的《秋琴集》,想必也是一本优秀的作品集吧,如果有,望寄来一阅。写作,你自己应该降低对形式的鼓噪,多从生命和灵魂深处掏诗,这样才会多出优秀的作品。您的一些作品应景味较浓,要克服,须知无论自由诗、格律诗都是要上档次才行,诗的境界必须阔大、深沉啊!

这个春节我下定决心只读不写,马上开学了,今天收到您的大著,有点感想,所以写了下来,算是开禁吧!

我们虽然只见过一面,但互相是信任的。您出生于1948年,论年龄也算是一个老诗人了,作为老诗人一定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深沉、大气应该是您的坚守,像您的连环体十四行之所以赢得许多人的赞赏,原因就是如此。重庆诗人华万里刻意追新,结果出了一本大家说好但质量很差的诗集,我曾经给他打电话谈到我对他的近作的失望,当然他自己不承认,因为周围的人都说好,他被宠坏了。写到这里, 我想起老诗人穆仁,我看他很多东西,但我一直未给他写文章,当然他也不怪我,可是大约两年前,我到北京出差,在新出版的《稻香湖》上看到他的一组诗,觉得惊讶,后来回到宁波,重新读了他送给我的全部的作品,终于写成《穆仁的诗》,发表在《中外诗歌研究》上。当然穆仁对一些诗人过于偏爱,有时候也让人匪夷所思,比如他十分推崇上海盲诗人李忠利,也送了我一本李忠利的《新诗中国风》,结果读了大倒胃口。我在上海参加新声诗体研讨会时也见过李忠利夫妇,他真是一个瞎子,什么都看不见,开研讨会的时候,十分认真地听大会发言。会上的人有时候也要夸赞夸赞,可是我只好沉默,因为我对他心中有数啊!不过上海的女诗人像陈广澧等真是不错,俨然有大气象,我经常收到他们寄来的资料,有空也读一点,心里很欣赏。

做人难,写诗难,做一个诗评家难上加难,我是个直率的人,曾经好心给一些朋友提意见,结果把人家给得罪了,有的人甚至怀疑我人品有问题,所以有时候很想装得老练一点,可是遇到一些事情又很想一吐心中块垒,所谓不吐不快啊!

拙著寄您一本,望指正。

钱志富

2010年2月24日于宁大

志富博士:

首先表示深深的歉意!足下二月份寄来的尊著和惠函,放在学会办公室达数月之久;因我现在只是名誉会长,不需要去学会办公,他们也忘了通知我,直到7月10日我去时才偶然发现,所以当时就打电话告知此一情况。

惠函所论各观点,我深表赞同,对有关诗人的评论,也与我完全一致。的确,那些内涵浅薄的哗众取宠之作,是当今诗坛之一大弊端;而赖以追名者,又深为吾侪所不屑。

至于自由诗,我想首先要弄清它的定义。如果说,自由诗是指那些没有严格格律规范但依然保有音韵节奏等诗的本质特征因而有别于散文的诗体,那么,对此我乐于接受;如果丢失了诗之为诗的本质特征只是分行的散文或连散文也不通的文字,那么,对此我实在无法苟同。

大作各篇所论,十分中肯,言之成理;文笔亦颇生动,令人读之不忍释手。且综合全书,涵盖面极广,拓我眼界,启我茅塞,真乃开卷有益者也!

君年富力强,学术前景无限广阔,当无可限量;且为人真诚,能敞开胸臆,作直率之言。引为忘年之交,知音之友,三生有幸!

寄来拙著《秋琴集》,此乃2007年所出,幼稚之处在所难免,望足下鼎力正之!君赠龙生兄的大著已经当面转交,勿念!

专此奉达,顺颂

撰安!

王端诚 2010-7-12

尊敬的王端诚先生:

你的《秋琴集》收读,诚恳地说,这是一部优秀的诗集。自然,你在新格律诗上是下了很大的工夫,但能够写格律诗和能够写自由诗一样本身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关键在于是不是写出了较为优秀的作品,事实证明,你写出了较为优秀的作品。这部诗集我是喜欢的。诗集被一位学生拿去学习去了,我没有办法举出诗例来。但我知道,这部诗集就没有你的《秋韵集》里的一些作品的弱点,如应景味较浓等弱点。你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当然,可能你的学养以及对于世界的认知等等各个方面的限制使得你的作品还不够俊雅大气和潇洒,如果你的作品能够在落拓潇洒上用力,将更加多姿多采。这是我的一点浅见。你在信函里表扬了我的直率,但愿我的直率不会伤害你。此 钱志富上 2010-7-17

志富君: 欣悉惠函,承蒙鼓励有加,谢谢! 函中所言不足之处,“限制”所在,率皆颇有见地,更是一种鞭策。促我反思,令人感动! 足下与余初交,即肯坦诚相待,肺腑直言,尤为难得!非只益友,亦且诤友,有忘年之交如此,余之幸也! 馀不一一,盼常联系!

专此奉复,顺颂

撰祺!

微 斋 即日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22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