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和煦的阳吻”诗社谈诗歌语言(八)

作者:山城子

时间:2009-1-12 周一, 上午11:44

与“和煦的阳吻”诗社谈诗歌语言(八)

——如何使诗歌语言深邃、厚重、扩张、蕴籍起来

文/ 山城子

语言的深邃,是指诗句含蓄了很深刻的思想内容所呈现的语言风貌。我们不妨引用中国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北岛先生的诗句与作品来体会。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先生名声鹊起的名句之一。他的深邃在于将描述人的品质的两个反义的形容词,名词化地做了主语,让人想及世上坏人横行、好人遭受迫害的情景,比如“文革”。不仅文革,而且可以想到历史,比如秦桧对岳飞的迫害,西太后对康梁的迫害等等。

月光小于睡眠河水穿过我们的房间家具在哪儿靠岸

不仅是编年史也包括非法的气候中公认的一面

使我们接近雨林哦哭泣的防线玻璃镇纸读出

文字叙述中的伤口多少黑山挡住了

1949年在无名小调的尽头花握紧拳头叫喊

这是北岛先生的《守夜》。全诗就这样的5句诗,语言都陌生而深邃。我不想妄解深刻于字里行间的某种思想感情,想解一解这样的语言是如何陌生而深邃起来的。

第一句“小于”的行走,不是当下流行的口语。“小于”的焊接,也不是汉语语法中的规范。却因“小于”的模糊比较,而创新陌生了诗的语言。诗人是让读者体会,夜虽然漫长,却长不过人们的长睡不醒。这个“小于”之用,在于致使两个无可比较的事物有了比较的可能,这叫巧妙,符合积极修辞的宗旨和效果,是汉语修辞的自然生长与创新。没人可以阻止语言生命的新陈代谢,一如没人可以阻止地球的旋转一样。“河水”比喻什么?“家具”不是舟船,却用了舟船的谓语,这应当属于成分的“错置”,属于一种我曾定义过新的辞格。

第二句非诗的语言“非法”是不可以限制“气候”的;诗性的叙述却是可以的。因为这样的搭配,不仅有拟或喻的形象在里边美丽成意象,同时陌生新鲜诙谐了语言——诗毕竟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不艺术何以成诗呢?既然这样的搭配,出了形象、意象,出了新鲜、诙谐,无疑应归属积极的修辞方法。大体笼统可以用“异配”敷衍,就是“移就”,也叫“移用”格的。但认真起来“移就”格是不收留这个“非法”的,因为“移就”们的“法”里没有它。移就们的“法”是这样规定的:移就是将描写甲事物形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形状的一种辞格。学者陈望道先生说:“常见的,大概是把人类的形状移属于非人类的或无知的事物。”对照这样的法与法的解释,“非法”一词就不得进入了。因为移就是限于“描写形状”,描写人或事物的性状那是形容词的责任,通常叫做“修饰”。你“非法”不过是个否定副词与一个抽象名词的结合,任务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限制”。文本中的“非法”不是修饰性的描写,而是限制性的叙述。多么不同呀!那么就定名为“移限”吧。就是:移限是将叙述甲事物所用限制的词语移来用于对乙事物进行限制的一种辞格。

第三句的“哭泣”属于人类的个体,不属于社会建造的各种“防线”。这样奇异的组装短语,就致使隐喻着什么的“防线”的意象具有了人的情感。使用的词格也是“移限”。后面相连的部分分明剥离了介词短语“从…里(中、上)”的繁壳,使语言呈现内质的陌生感与新鲜的省炼。

第四句的“伤口”本义属于人与动物,扩展到植物,后来又被诗人们收到心中,作为疼痛的代名词。因此伤口应当呈现于人、动植物的体上,或者心中。这里无疑也是疼痛在心里了,但被省略了,让读的媒介过程“文字叙述中” 直与之衔接,成为“移限”格的继续运用。

接下来诗人开除了一个介词“被”,使“黑山”有了一些主动的形象。

第五句的“尽头”之于空间是路、是江河、是天空,之于时间是岁月、是日子。这里却被“无名小调”给抢走了。方法还是“移限”。句子中的主语“花”分明是个美好的象征,被后面连动式谓语拟人后非常的生动形象。“1949年”是共和国,也是诗人北岛诞生的年份,“无名小调”是愁苦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形象写照吗?“尽头”是这种愁苦的结束么?“花”是谁?为什么要“握紧拳头叫喊”?这些都深邃到诗旨里去了。但这,不都是凭借语言的艺术处理实现的吗?

语言的厚重,是指字里行间能呈现出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时空的重量感的语言风貌。下面我们引用著名诗人赵福治《生命的龙吟》里的一节诗来体会。

水流声声,鼓荡生命的音符,岁月的芽萌发

一些意象开始慢慢重叠,季节的铜绿

如渐凝渐重的云,洒出无数生命的点

我们用太极,转动四大发明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用一生的感悟,去聆听一种呼声,泛滥的河水

也曾祭起成吉思汗骑兵的凶悍。弥漫的狼烟里

也曾闪现帝国唐朝的强盛。而喜洒的东方之泪里

有诸子百家在岸边的争鸣,将春秋印证。水啊

这无处不在的水啊,漫过乡土,从子午流柱的切换中

从二十四节气的更迭中,自西而东,奔腾的热情望日而升

在这节诗里,诗人用了“太极、四大发明 、成吉思汗、帝国唐朝、诸子百家、春秋、子午流柱、二十四节气”等一些列中华民族的历史意象,纵横驰骋,淋漓抒情,遂使语言风貌呈现出了厚重的历史时空感。

语言的扩张,就是通常说的具有张力的语言,亦即诗句中的主要词语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且能引起读者诸多联想或想象的语言态势。下面我们摘录名家的诗句或作品来体会。

“活着是业余的,如我鼠辈”(穆晓禾《十二属相:鼠》)。

我们人类、人群、人们的业余,是以谋生之“业”划界,以外为“余”的。然而,这里的谋生(活着),却是反出为“余”了。这样的类似黑色幽默的语言的出现,也别样耐人寻味,这就是张力所在了。这不禁让人联想:既然“活着是业余的”,莫非“死了”才是正业?忙死忙活的弱势群体,郑渊杰籍以童话的同情,因此才有了《舒克与贝塔》。

◆ 致江南

如果执意要写下去

别总看树和云层

别过问雨 停或是不停

如果要撑雨巷的伞

请记得走熟悉的青石路

比如江南 流水小桥的那幅画

柳是散文雨是诗

这是著名女诗人席芷写给著名诗人江南的诗。这样的小诗,我读一遍,再读一遍,再读…嘿嘿!你说她涉及的素材与内涵也不是很好把握的。我发现是个很大一个话题——诗或者文章“如何写”的问题呀!这样理论性很强的东西,诗人居然那样轻灵地几个“小句子”就给形象出来了。这就是张力在整个一首诗中了。

第一节用树、云、雨暗喻客观环境,表达了诗人“我行我素” 就是要“执意要写下去”。

第二节用伞、青石路、画、画中的柳和雨,所构成的系列意象,说写诗要把形势与内容统一起来,而且行文要美。散文美要实际一些,形散神不散;诗歌美,就要动态(跳跃)起来。毕竟是两种文体呀!如果再从句子中,找特别有张力的词语,应当是“如果要撑雨巷的伞/请记得走熟悉的青石路”中的“雨巷”和“青石路”。因为它可以扩张到三十年代那首著名的情诗《雨巷》,很有以该诗为参照,走这样的抒情之路的意味。

语言的蕴籍,是指在含蓄的基础上,能引起读者情感深刻共鸣的语言阅读效果。我们已经拿来太多的词语,来修饰诗歌语言了。最后又拿出了一个“蕴籍”。“蕴”就是蕴含,“籍”就是慰籍,通过诗人蕴含的诗思或情感的共鸣,而使读者得到宽慰或欣慰。这不是一种特点固定的语言形态,而是伴随寄予诗思与情感的意境及语言风格的不同而变化的。下面引用著名女诗人白沙的《给他们》,这是很让我共鸣的一首现实主义的作品。

立春后的第一批雨水

惶惶惑惑的样子,不大像一批适合种在城市的谷物。

民工们,从乡下老家出发了

在拥挤嘈杂的车间

抢占到一个

连续工作十二小时的工位

他们的孩子,扛着米袋上学的蚂蚁

在教室一身臭汗,忍着嗤笑

把破胶鞋往椅子背后躲

有人后来成才,留学伦敦。

一个研究生盗窃电脑论文

后来从轻处置,法外有情:寒门子弟读书不易。

漫长的春季

“年年牛背扶犁住”

他们愁眉望天的样子,雨水反复冲刷过

古诗又存录下来。

诗人把目光放置在低处,放在了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身上。

雨水的数量词应当是“一场”,这里用异配格换成了“一批”,因为充当拟物的“雨水”和“谷物”,本体都是农民工。啊!一批一批的农民工。前两行的诗意很浓郁,也许为了“覆盖”中间行文客观白描诗性的不足吧!这两行不仅诗意盎然,且暗伏着诗人的思想。“雨水”的深意,在于广大的农民工以及没有来打工的广大农民,正是他们用他们的血汗滋养了城市。“谷物”的深意则在于尽管他们滋养了城市,城市却不给他们丰沛的报酬,以至于只能在生存线上挣扎。这是现实在诗人头脑中很清晰的反映和良知的体现。

“抢占到一个/ 连续工作十二小时的工位”。一个“抢”字客观到准确位置。中国农村太多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处于中国强盛路上最难解决的问题之首。这无论是走远的毛泽东,还是隔洋指手划脚的小布什,也难以面对的困惑,更不是藉此含沙射影之辈所能一、二的了。但政策鼓励的先行,法律制约的滞后,使新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者的贪欲,有了膨胀的缝隙,延长工时的掠夺,就成为了残酷的现实。这里蕴藏的思考是沉重的呀!“扛着米袋上学的蚂蚁”,是把思考伸到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具体方面了。

“一个研究生盗窃电脑论文”是对中国教育的思考。青少年的犯罪率持续升高,其平均年龄的持续走低,使在商品大潮冲击下的基础教育以致高等教育,至今寻觅不到(或者占据寻觅位置的人们压根不去寻觅)德育的良策。盗文算什么?阿Q还说读书人窃书不算窃呢!自己成了年轻的富翁,而不养乡下的爹娘、直接用网络技术盗取电子银行的存款的新闻披露,也仿佛未绝于耳。这又是一种悲哀的思考在字里行间了。

“年年牛背扶犁住”。一句古诗的引用,诗意又恢复到起兴时的浓郁。“愁眉望天”和

“古诗又存录下来”,收束到对农民问题的整体思考。农业生产力的低下,广大西部地区的牛耕地、方木斗子打稻谷,还停留在春秋战国吧?这是我先前给学生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手指窗外视线可及的现成例子。可喜的是农民的税费已经减免为零,且有些许的补贴,这可是中国有史以来不曾有的大进步。希望正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摸着石头过河,河再宽也会有抵达彼岸的日子。这是我执信不疑的。白沙肯定也是这样想的吧?

我读这样的诗,就有一种蕴籍的感觉。这是因为:诗人白沙把我想表达却没能表达的诗思与情怀都表达出来了,仿佛是帮助我实现了一个愿望似的,觉得欣慰。诚然,你可以蕴籍于别样的诗。而如果你想蕴籍别人(读者),就设法把你的诗思与情怀用明白流畅的语言,含蓄到一系列意象里去,用意象去共鸣读者。(4000字)

2008-8-4于上海宋园路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9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