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钿诗歌赏评与研究》后 记

作者:钱志富

时间:2010-3-26 周五, 下午7:20

后 记

折磨了笔者数年的《孙钿诗歌赏评与研究》终于要出版了。照理笔者应该高兴和兴奋,可是折腾这么一本书却让笔者心情有点沉重。胡风曾经评价说,孙钿的诗足以让新诗传统感到骄傲,让新诗读者得到感激,可是我们能够读到的孙钿的诗歌作品却少得可怜,据孙钿自己讲他的作品少说也有200多首,可是到目前为止得到出版和发表的却不到四分之一。笔者当年写作博士论文的时候,也只读到诗人四十来首诗,笔者的《孙钿的诗》一文就是根据这四十来首诗的印象写成的。孙钿写了一辈子的诗,而且每一首都千锤百炼,可是得不到出版和发表,这不让人心情沉重么?

自然,孙钿的诗歌也有发表和出版的时候,可是当下的出版社对于诗歌总是拒绝的,诗歌的出版无法盈利,出版社习惯于赚大钱,所以对于孙钿自然就只好放弃了。而孙钿一辈子没有求过谁,人到无求品自高,孙钿经常教育笔者要自尊自重,能不求人的时候一定要不求人。可是,如今不求人,又要出版,出版社又不愿赔本,这中间的矛盾谁来解决呢?笔者一方面要帮助诗人整理他的写在各种纸片上的而且改得十分凌乱的手稿,一方面要对他的这些优秀的诗歌写些鉴赏性的文字,至少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提供一些背景性的知识,同时还要为出版经费发愁。孙钿不愿求人我是知道的,可是我自己觉得对于一些他曾经大力扶持过的有经济实力的人,总是可以寻求一点赞助的吧,所以笔者背着老人跟某位富翁诗人说明了一些情况,目的希望他能够出面赞助一点,结果不但不赞助,反而弄得很不愉快。后来,我跟孙钿先生讲了一下向某富翁诗人谋求赞助而未果的情况,孙钿先生批评了我,说我太单纯,不懂得世事的复杂。孙钿先生的批评是对的,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执着着对于这个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利益的诗歌有所钟爱,而且乐此不疲,一本一本自费出版了好几部诗学著作。值得高兴的是,这些著作在九十岁高龄的孙钿眼里还有一些价值,孙钿先生还经常向他的好友推荐我的那些著作,这着实让笔者觉得安慰。孙钿先生经常在笔者面前说的一句话:“什么什么,我是看也不要看的。”孙钿先生熟读中外经典名著,他的眼光自然是高的。

这本书一共点评了诗人185首诗歌。如今诗人躺在病床上,诗人告诉他还在写,笔者也很想将他最新写的一些作品也能抄过来,一并编入,可是出版的日期日近,所以只好在这里留些遗憾了。

最好还是要交代一下经费问题。我先前出版的一些书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之下,收回了一些成本,另外笔者还是一位教书匠,给学生上课也有些微薄的收入,所以总算给出版社交了首付,出版社知道我的一些情况,尽量压缩了成本,所以就使得这本书的出版变得有点可能了。常言说,得道多助,笔者打心眼里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笔者的好心人。比如,重庆的穆仁先生,他多次用他的本来用来养老的钱购买我出版的著作送给他的一些老朋友,既为我解决了一部分经济压力,也传播了学术,笔者真的对他们心存感激。此外,重庆的谭朝春,江苏的杨春生和浙江的张波等经济实力较好的老友也给予了一些支持,在这里一并感谢。

最后当然要感谢作家出版社,笔者几次在他那里印书受到不少优待,使得笔者所从事的事业能够坚持下去。家里人不仅对笔者的事业一贯的支持,而且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从紧张的花销中挤出钱来支持出版,夫人杨寒英在紧张的家务和工作之外,还抽出时间帮助录入孙钿的诗文,异常辛苦,所以也在此表示感谢!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后也一定会有支持诗歌事业的人,所以我对未来的读者和支持者提前表示感激,也祝他们好人好运。

作者 钱志富 2010-3-26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8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