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读蔡培国微型诗集《心灵的对话》

作者:蔡培国

时间:2007-6-23 周六, 下午3:44

——读蔡培国微型诗集《心灵的对话》

郭密林

初识诗人蔡培国,是在中国微型诗网站首页,一幅非常国标的照片,诗人眉清目秀,天阔地宽,英俊的国字脸,透出一股儒雅的气质,象极了电影明星唐国强。

再识诗人蔡培国,就是现在与诗人的微型诗集进行“心灵的对话”,《心灵的对话》分为故乡情、心灵的对话、自然之歌、温馨人生、轻吟爱情、生活的沉思和咏物寄意七章,三行微型诗与微型散文诗交错,共有200多首。其捕捉生活的诗歌灵感、提炼主题的社会意识和精妙构思的艺术想象,令人眼前一亮再亮,空口无凭,有诗为证。

《父亲的汗珠》:

以花朵盛开的姿势 在

泥土深处

——吐艳

父亲的汗珠是最美丽的花朵,最美丽的花朵盛开在看不见的心灵深处……这是儿子的灵感,诗人的灵感,在儿子的灵感里,闪烁着诗人的深情厚意和奇思妙想。

《八婶》:

坐在老屋里像一尊黑菩萨

没有恋爱却生了一大群儿女

爱情的苦乐至死都闷在心里

典型的慨括、典型的浓缩,如一具化石,一枚标本,典型的代表着那个时代一代甚至几代农村妇女的真实命运,字字皆是血,此时无声胜有声。

《打工族》:

十指

零落成枝桠,举着

故乡的空碗

从形象入手,从典型入手,从最底层的民工生活中悲剧地发掘出具有古罗马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造型美和雕塑美。诗人捕捉生活,提炼主题的精妙构思,令人拍手叫绝。

《骑马》:

将草原拧在鞭梢上

一阵驰骋……

《浪荡》

用酒杯将自己掏空 拎着

冬天

跟春天谈恋爱

草原居然可以“拧”在鞭梢上,冬天居然可以被“ 拎”着跟春天谈恋爱……动词活用,一个动词就诗活了整首诗的意境,一字千金。

《松》:

风雪满身,依然

滴着绿——

雪满身与滴着绿,在强烈的对比和反衬中体现松树强盛的生命力。

《思念》:

一把刀子

插在雪原上  让

冬天充血

思念竟然是一把刀子,要插进雪原,插进冬天里去充血……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不知道诗人在微型诗的群山峻岭中踏破了几双跋涉和攀登的铁鞋!

《老同学相聚》:

两棵树

举着白雪 咀嚼

春天的故事

这种比喻,亲切、贴切,自然、流畅,纯粹一句大白话,毫无雕琢的痕迹,但其中蕴涵的生活悟性和艺术功力,四两搏千斤。

《断章》:

路沉默着 风和云

来来去去

一棵松树站直了诗人的一生

路沉默着/风和云来来去去——这一静一动,一虚一实,就拉开了诗意的空间,化腐朽为神奇,使“一棵松树站直了诗人的一生”的简单诗句站立起来、神气起来。

《结》:

一端系在历史的窗棂上 一端

搭在未来的脚裸上

现实打着弯:艰难地颤栗

诗人把毫不相干的“窗棂”和“脚裸”历史性地纠缠一起,还打着弯,还艰难地颤栗……顿生一种崭新的意境,回味无穷。

《出界》:

心跳

驿动在花朵绽开的音响里 我

对着一朵花失控起来

诗贵含蓄,曲径通幽。好一个“心跳”和“失控”,含蓄的表达比起赤裸裸所谓“下半身”写作就要聪明得多、艺术得多。

《思念》:

一片湿漉漉的云

在太阳的炙烤里,愈发

憔悴

湿漉漉的云也会“ 憔悴”,这就是诗人的通感。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起地球。诗歌语言的弹性和张力,就是诗人的灵感,诗人的支点。

《生活》:

花开花落

花落花开

种子阵痛着

从欲望到梦想,从种子到开花,生活的细节和过程都省略了,而“种子阵痛着……”就予这些细节、这个过程多少节外生枝的想象和意味?这就是高手,这就是妙处:把水龙头打开,让读者自己去流吧……

《渴望》:

礁石探出水面 望着

舔——发干的嘴唇

一个探,一个望,一个舔,把一个枯燥的诗题渴望的神态就活现了出来。

《日子》:

熟不透的果子

品出滋味的时候 雪花

已覆盖了枝头

这首诗的寓意太丰富了,我情不自禁的生起“美丽的错过……”的诗意来,是爱情的错过、青春的错过,还是事业机遇的错过?不同的人生自有不同的体会和解释——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这,就是精品!

诗无止境,“用精品说话,要穷尽一生!” 诗人在无题的散文诗中为自己追求微型诗的人生境界作了最好的注脚:“谁的脚印,烙在路的前面?谁的脚印,烙在路的后面?又是谁,在中间耸立成碑?”——“虽然脚下的路还崎岖不平,冷雪冷雨会弥漫我的天空。可我必须抬头找到另一个我,那样,我才会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下:我没白活。”

2007年6月20日

中国雁城回雁峰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4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