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浅评三弦儿的微型诗 作者:三弦儿 时间:2009-4-04 周六, 上午2:16 作者 青春燃烧 浅评三弦儿的微型诗 一 以精短引人 “三弦儿”的很短很精是他的特点,有人说:微型诗是一口火山,喷发在那奔走不息的峰 脉,虽小,但却是胸中溢出的滚烫情感。“三弦儿”的微型诗正如同一眼情感的喷泉,喷 溅着缓缓泪下的情素。我从小便喜欢看些短诗,因为短,而能容易被我记忆所接受,因为 精而能让我刻骨铭心! 下面让我们来看“三弦儿”的这首《祖国》" 在心脏最柔情的地方 写上你的名字 这首诗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没有诗人“仰望长空,张开双臂,啊啊啊的没完没了!”而 是简单的,真实的摆正了祖国在心中的位置――在心脏最柔情的地方,这就够了,一个人 能把自己祖国的摆在这个位子已经“足已!”诗往往就是灵魂的舍利子,要用血、泪、汗 供奉在虔诚的心上,一首好诗,不管视角如何,不管技巧如何,也不管语言的质感如何, 必须让人产生面红、耳热、心跳的感觉。 《酒壶 》也是同样 装进去春夏秋冬 斟出来____喜怒哀乐 “微型诗受自身所限,不仅要去芜杂,更要屏弃铺陈。凝练,凝练,还是凝练。虽未必字 字珠玑,但只有多一字嫌长,少一字嫌短者方为上品。”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诗不在长,有情则灵。有记载的一首最古老的诗 ,据称是皇帝时代歌谣的《弹歌》,就是一首微型诗,“断竹,断竹,飞土,逐肉”,全 篇只有八个字,却写出了狩猎的全过程。这是我认为水平最高的一首诗,真的没一句废话 二,悠悠情愫感染人 往往有人错误的认为,有感情就能写诗,其实不然,从感情到诗是有个进化的过程的,一 首诗歌有无诗味直接取决于这个过程的演变!一首诗是否韵味独特,是看该诗有没有情景 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而“三弦儿”能做到情溶景,景溶情!下面我们看“三弦儿 ”《雨巷》 那座桥欲断还连 那条巷虽连已断 一把油纸伞 撑不住巷深雨软 在我眼里,只首诗是极富有想象空间的一首,也是我不由自主的沉思的一首!我曾把 自己置身在一条深巷里,我曾不由自主的期待着那段虚无飘渺的情感,去猜想是一幅江南 烟雨朦朦中,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段哀婉的悲剧。一个雨夜,一条深巷,被雨水和岁月冲 积光亮的青石板,巷头 一个撑伞丁香般女人,仿佛是从古老的扉页里走出的,巷尾 一个燃 烟紫藤般的男人,仿佛是转世的书生,或前或后,或退或进,或想起什么,或有忘记了什 么, j两个人就这样的坚持着,你不来,我不走,直到雨水将伞腐蚀,伤了伞,平了心! 三,写诗歌的态度! “三弦儿”虽然不是伟大的诗人,但他是很认真的去写每一个字,字字平白流畅,并给自 己的每一首配上图,音乐,动画!我不认为他的诗歌是不经意间“捡”来的,是苦思冥想 “写”出来的,或者说,是情不自禁“喷”出来的,搔头弄耳“挤”出来的。” 更不是一 些人“挤牙膏”似的往外捏出来的。而是很认真的去思考了,很端正的审视了自己的成果 。正是这种态度,使自己的诗歌从柔到刚,就像短匕首,能极大限度的刺激人们对诗歌感 觉的麻木,吸引更多的人来感受诗歌的美丽! 那首童谣 哑然在岁月的苍茫 龟兔赛跑让爷爷带到了天堂以前的以前.......... 以前的以前,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每天游逛于荒郊外,摸鱼、打仗、烧麦穗……似一只 无忧无虑的小小鸟,每天鼻涕流着,光着脚丫 在院子里缠老人们讲故事!在想象的童趣中 又有一丝悲哀,那些曾经的老人们呢?不知不觉他们已经搬到了天堂!当看到自己的孩子 孤单的看着电视,那些老人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另人怀念啊! 一个人能善于捕捉事物的亮点,以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事物、对现实的理解为基点, 能写得玲珑精致维妙维肖,恰到好处,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 微型诗之微,是体式之 微,不是内容之微。微型诗创作,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拓展出无限的内容和博大的世界。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世界’。微型诗就是撬动思维世界的一 个支点,能够为读者撬开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欲横流缺乏诗意 的时代,在这个诗人远离大众孤芳自赏而大众也抛弃了诗人的时代,成功就像一堆狗屎, 你一不小心就踩到了。所以,在未成功之前,你就必须不嫌弃狗屎的臭和在狗屎堆里行走 的艰辛 “立着是碑,倒下是石板”,有没有名字刻在上面并不影响其价值! 今天时间真的是很短,我本人水平实在有限,不能精细的品,真是更大遗憾,我希望“三 弦儿”同志今后能发出更好的更经典的诗给我们大家!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03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