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冷客诗歌之道探幽 作者:詹义君 时间:2010-10-13 周三, 下午3:46 梦在生命空幻中与沉重现实对决 ——冷客诗歌之道探幽 曹大庆/文 在与我的交往中,冷客是个谦逊有加的君子,这也正应验了他本名“义君”的规旨。冷客牢牢抓住诗歌这个武器,在精神沉沦的俗尘喧嚣中令人敬佩地作刑天之舞,真乃英雄本色。其实在我心中,鲁迅就是一个伟大的“冷客”,对人生社会的罪错与痴妄,以笔为抢毫不留情地痛加批驳与猛刺,功勋盖世。而邛州冷客詹义君也以希贤向圣之心,投入到人生锻梦之旅的悲壮行列,一面转动民间诗歌报刊的轮子,推动诗歌艺术进步,一面冷冷地把诗歌艺术宝箭一枚枚射向生命空幻中的理想目标。通过《东方诗人》《采薇歌》《西部文化》《西部文苑》的编印、发行,冷客在中国民间诗歌阵营中独树一帜,同时他的诗篇也在四川邛州老家以外的更多灵山秀水之处芙蓉绽放,艺馨天下。所以,《中国五客诗选》的出版,顺理成章,是他诗歌创作道路上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冷可冷,非常冷。冷是相对于热,才存在的真实。这是诗人冷客人性的两个本真侧面,一方面是他生命之火的热,一方面是生命空幻对沉重现实这个场景而遭遇的冷。冷客作为现代诗人的一个缩影,可以供我们研究,和解剖他诗歌的内在蕴涵。诗人,诗歌,都可以在此被看成是作为梦存在的,如佛学经典《金刚经》所言,人生是:“如梦幻泡影”。而诗歌艺术为生命插上了翅膀,这个梦才在与沉重现实大对决中,能超然起来,能尝试自由穿越与突围,才产生那么一点自豪感,故而叫诗人有了生命空幻而不乏美感真实的一种生活的自信。在冷客创作热情的“热”,与现实生存态势的客观化的“冷”,这双唇开合之间,他悲壮地发出了诗歌的声音,结构成了悠扬的诗歌旋律,献给了读者一种艰难困苦的生存挣扎之美,而对人生终点来说,精神的不死,以诗篇流传为方式之一,虽然不尽可靠,似也别无他法。好在诗人并不孤独,能在中国牵手结成“五客”联盟,也算是值得庆幸的一件喜事。 且看他的《埋葬》:“遥远的一个黄昏,在故乡的一座小山坡/我流泪埋葬了一只被天空抛弃的鸟儿/葬礼冷清、简单,荒唐而又庄重/风掠过山毛榉林,传来阵阵低低地呜咽/许多年后,我才明白那个黄昏/我真正埋葬掉的是自己的童年”冷客的诗歌艺术已经磨练得很蕴藉了,但关于人生痛苦的底色却昭然在目,这就是他生存感情的具象。每个人都有童年,在此不妨把其看成是“青年”“中年”“老年”,人生就是不断埋葬自己的一个过程,所以这首诗歌就是对时间的一种无奈的悼念,“葬礼冷清、简单,荒唐而又庄重”这就是对诗人对人生的一种客观定义。诗人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人生的生、老、病、死的苦难历程,成为他佛学认知的底垫,正符合那些美学家所谓“把美撕碎了给人看”的悲壮命题。 《埋葬》第二段写到: 我开始做五颜六色的梦 渐渐学会幻想。我在白色的画布上 涂抹出一望无垠的草地、凝露的花蕾 宋词里的兰舟静静停泊在蜿蜒的河流上 地平线上的树梢总是悬挂着一轮血红的夕阳 雨季来临,期待中的雨伞没有伸过来 梦来不及绽放便已夭亡 雨水淋湿了所有粉红的寓言 我内心无比荒凉,今生 再也不能从水中打捞起任何幻想 冷客直接写出自己梦的轮廓,提到了“凝露的花蕾”,这说明了他对给予他滋润和哺育的阳光雨露是充满感恩之心的,其实诗人的敬业精神也就表现在此,对诗歌的感恩,使得他能静如赤子,认真地抒写生命中的一切场景,特别是对美感事物的敏感与历史地提纯,使得他的诗歌美学宫殿带上了天生浪漫的机智,但是这一切都笼罩在“埋葬”的题意之下,固然就激荡着悲凉的气韵,“梦来不及绽放便已夭亡”,最终诗人还是说出真相;“雨水淋湿了所有粉红的寓言”,这里“雨水”就让人想到人生的逆旅中一切的逆境及其考验,进而对诗人内心的“荒凉”,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今生再也不能从水中打捞起任何幻想”这句诗在我看来看来就是悟道之语。人生不能总是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对于诗歌,最近我就想,是不是我们太把其看得过于神圣了,所以就不免有过多的失落和失望。怎样正确看待诗歌创作,确实是值得认真思索的时候了,正确的心态才能挽救诗歌,才能让诗人运用诗歌这个文学样式履行好悟道、载道、传道的义务和使命。 接着看第三段: 我四处奔波,徒然将时光耗损 在不断放弃中默默承受心灵日渐苍老 沧桑的面颜掩饰不住愈来愈深的伤 记不清已是多少个黄昏 我举起手抚触稀疏的发又颓然放下 我的目光停留在荒草丛中 一截废弃的铁轨上,那里 一只乌鸦在低低地盘旋 黑色的翅膀滴落谎言,拒绝牵引我飞翔 世界一片黑暗 通读这段诗歌我们发现诗人冷客在过去的历程中是有所放弃的,这是一种被迫的举动吗?其实,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放弃得越多,生活越轻松快乐。但是冷客的“心灵日渐苍老”是不是指自己的不断成熟呢?其实谁都在“日渐苍老”,关键是诗歌原本就是可以保鲜的一种心灵修养。那什么是诗人越来越深的伤?一定是现实人生困境对心灵的逼压。关于对“世界一片黑暗”的认知,是符合佛学关于宇宙人生的认知的,正是因为六道轮回是生命的浩劫,才鼓励醒悟者不断求取解脱之路和方法。如果不能认识人间的痛苦与黑暗,就不能有觉悟的开始。 再看冷客的另一首诗《三月的最后一天》,下面是结尾一段: 这个世界有永远也清扫不尽的垃圾 长长的小巷再也不会游出 一把微笑的油纸伞 而雨注定要落下来 泥泞你的一生 这是一张永无归期的日历 在这首诗歌里冷客完成了对人世的基本认知,他是通过美学方式刻画出了现实的悲剧性特征。但是,结尾说的“这是一张永无归期的日历”,则明言了人类解脱痛苦、超越轮回的艰难曲折,弄不好,真就是“永无归期 ”,这是一种生命的警觉。那么,除了痛苦的歌吟,冷客其他诗歌作品怎样呢? 再看一首短诗:《梦回》 月圆的那夜,你终于叩响苍苔斑斑的柴门。 十年了!不尽的沧桑与乡愁,今夜,统统付与逝水。 窗内,一灯如豆。 那人未眠。 这也是直接写梦的诗篇。内在的无奈和幽怨直刺人心。人生空幻的现实,成为了冷客诗歌的一种基质,是他无法摆脱的一种美学情结,也成为他诗歌打动读者的利器。我想,在这个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时代,一定有更多的人会和冷客有同感的,我们不妨把这些努力,看成是诗人冷客对人生社会所做的一种痛苦启蒙的工作,起码他的动机是高尚的,他的付出也令人敬爱有加。 我最早接触到的冷客诗歌代表作是《夕园的九月》《我掉进了生活的烂泥淖》等。从那时起,我就盼望着冷客能多写出这类作品,今天的《中国五客诗选》中冷客的诗歌作品基本上满足我了我的这个愿望,令我欣慰。关于人生如梦幻泡影的认知,冷客还有一个代表作《梦旅》,在此诗歌中他承认了自己是“一个虚幻的过客”,其哀凉凄婉的风格在结尾处更加鲜明地表露出来: 雨落下来 我独自站在漫无边际的沼泽中 四周找不到一条路 雨水顺着头发流下来 一件一件剥去我身上的衣衫 还有《把梦搬走》,用“伊说”的方式与沉重现实展开对话,倾诉了人生的厌烦和疲倦,愁苦与无奈。他还在《秋日的独白》中把诗歌比喻成“石头里绽出的花朵”,他的梦想是要抵达“在现实中无法企及的远方”。不论人生多么空幻,他都没有放弃梦,他还在憧憬着远方,这是诗人的一种执著精神。但是在《二十年后》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了诗人那面对未来继续失望的勇气: 二十年后,在异乡的街头 我再一次被现实逼入尴尬 可见,这种人生的认识绝对不是青春的冲动,而是一种成熟的判决,有点继承了北岛那让一切苦水都涌进自己心中的决绝的气概,痛苦再强大,我们的诗人并没有屈服和倒下,他们代表着人类的美学良知在坚挺地站立和继续默默地前行,其悲壮场景,着实令人景仰、鼓舞和赞叹。 冷静的诗人为什么要写一首《疯狂的诗人》呢?这是诗人对自己心理压力的一种反面的缓解,从艺术上说则是一种反向的境界拓展练习,能够促进诗歌创作技术的进步,但更加重要的是还是诗人有话要说。他用“走下宝座”开篇,是有深刻寓意的。这既是对诗歌现状的客观描述,也是对自己心灵史的一种阶段性记事,有着双重的价值。但我们也可以把诗人的疯狂看成是荷兰画家梵高心态的再现,都是深藏在骨子里的一种烦恼,或者说这也是诗人的一种宣泄,或者说是诗人超长冷静的进一步写作。但能把握这个题目,并写出精品,也确实证明了冷客诗歌在向艺术的炉火纯青境界的目标迈进。但这首诗歌更加着重的还是在刻录时代精神—— 上帝在他的足下颤抖, 顷刻化为粉末, 花园中心,一座铜像轰然倒塌。 一个从废墟上精心建起的王国, 重新陷入废墟 这段话让人想起西方哲学家尼采,他曾宣告“上帝死了”,在此,冷客又一次为之提供了诗歌美学的意象范本。同时,这首诗歌也表明了诗人冷客的大气和胸襟,是足以和人类哲学同好们同台论战的诗歌斗士。冷客在这里再次印证了人生的荒诞,表露了生命空幻的认知,是对痴迷地陷入在虚假欢乐中的人们的一种再教育。 为什么世界是冷的?因为“冬天覆盖大地”,“诗稿零乱”在诗人四周像枯叶般飘落下去。接着提到孩子,不妨看成是另一个冷客的未来化身,所以诗人提醒他不要“寻找破碎的词语、血与火焰、爱……”教训是惨痛的,经验不能不传承。 《在去天堂的路上》这首诗歌,是冷客最社会化的一首,内容完全抛开自我,是全方位对时代道德沦落场景的魔幻化的描摹,很具有现代性的象征意味。正是因为诗歌中所展露的生活过于迷乱和堕落,所以诗人宣称他将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这就是诗人冷客的一种定力,一种道德修养上的成熟,一种正确的人生选择。其实,做个诗人还算不上是人生最高和最终极的梦想,只有超贤、追圣、成佛、做祖,那才是最圆满的目标。生命空幻表现在诗歌里就是一种空灵与痛苦,其法缘来自沉重现实。诗歌只能作为我们“以心转境”的手段,而不能把自己局限在诗歌里,更不能做虚幻环境的奴隶,被沉重现实所奴役。冷客在这方面是表现得很冷静的,他的笔是集中在人生悲剧性的深刻层面上,有他独立的探索和成就。 根据“烦恼即菩提”的法理,我们可以认为:“痛苦即欢乐”;而这个诗歌美学所蕴含的“欢乐”是冷客用严肃的诗歌创作争取来的。在他完成一首又一首诗篇的时候,他一定是心灵快乐的,这也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最佳奖赏了。在此,我们可以认为,冷客是用诗歌提高了对生命空幻的把握程度,也提高了自己的生命质量。一个人,只有对痛苦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才能找到人生最正确的幸福与快乐。只要梦还在,冷客总有修成正果的一天,他的悟道诗篇,已经为他积累了许多功德,成为他心灵觉醒的基本力量。只要善待沉重现实,痛苦的境界就能转变过来,只要发心清净平等,放下小我,关怀六道苍生的救赎,冷客在完善人生上,就会为世人做出更多贡献,成为我们真实生活、不断创造与彻底觉悟的榜样! 2010年9月23日于天津环湖南路育贤里 本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26b5bb0100lf00.html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276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