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风逐少年点评亚夫微型诗》 作者:亚夫 时间:2008-4-21 周一, 下午8:22 《风逐少年点评亚夫微型诗》 <无题> 每一次和历史 接吻 都被它咬破了嘴唇 风逐少年浅析:作者用“接吻”这一亲密的动作 形容自己与历史的关系,可见作者对历史的信任。但是结果却是“被咬破了嘴唇”---失望,痛苦。 是啊,当翻开史书,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失望,有 多少喜悦就有多少痛苦。壮志难酬,明珠暗投,含冤莫白带给我们的心痛还少吗? <迷者> 一次又一次 被脚印绊倒 风逐少年浅析:“绊倒”“迷者”的是“脚印” ,发人深省。“脚印”作为往事的象征,有喜有 忧。沉醉于过去成就的人无法前进,陷在过去痛苦里的人也无法前进。“脚印”有可能是自己的,也有可能是别人的,被自己的“脚印”“绊倒”无法创造,被别人的“脚印”“绊倒”无法创新。---“脚印”不属于自己,属于自己的是脚步。 <岩石> 我看不见岩石的模样 在它们巨大的内部 洒满了汗水,力量和无助 风逐少年浅析:“岩石”作为司空见惯的事物,没见过的人很少,即使没见过真实的,至少也见过图片吧,但是作者却用“看不见”表述对岩石的感觉,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岩石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表面也许被人“看见”过,但是岩石“内部”,岩石“巨大的内部”,有人“看见”过吗?“岩石”“内部”“巨大”的不是空间,而是“汗水”“力量”和“无助”。“汗水”“力量”“无助”分别对应已有的贡献,潜在的贡献,贡献背后的困苦,这些有人“看见”了吗?“岩石”作为矿工的象征,当他们整天在矿井里劳作时,“岩石”的“力量”有人“看见了”吗?当我们在庆幸GDP增长时,矿工的贡献,“岩石”的“汗水”有人“看见了”吗?当矿难一次又一次发生时,矿工的苦难,矿工家属的绝望,“岩石”的“无助”,有人“看见了”吗?他们在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块土地上的人默默无闻地贡献着,但我们却无视他们的汗水,无视他们的力量,无视他们的无助,他们的悲痛正是我们的悲哀。作者用“我”的第一人称叙述,既有反思,也有控诉。“岩石”作为一种象征,已经超出了矿工的范围,“岩石"是一切得不到应有关怀,应有关注,应有关切的贡献者的象征,是一个蕴含悲痛,悲哀双重意蕴的意象。 2008-4-21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704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