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作为一棵树生长 作者:蔡培国 时间:2008-12-05 周五, 下午10:58 作为一棵树生长 /文非马 ——序《蔡培国百首抒情诗选》 两三年前我曾为蔡培国的一本微型诗抄写过读后感。记得当时曾劝他不要削足适履,把一切题材与诗思都限制在微型诗的固定形式(三行或百字)内,而要让想像飞扬,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 我不知我的话对这本《蔡培国百首抒情诗选》是否产生过一点催生作用。无论如何,我乐意见到他撒开天足,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大声讴歌。 在这本抒情诗选里,我发现有不少诗味十足且内容饱满的作品。象下面这首《 题一匹吃草的马》: 草 一望无际的绿着 山 在远方起伏着 风 云 屏住了呼吸 凝神 谛听你咀嚼青草的声音 呵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 能从战场回到故乡 诗人把一片广阔的草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然后用一动不动的风与云,把我们的眼光引向一匹低头啃草的马。一切都那么静,我们几乎能听到它咀嚼的声音。如果诗到此为止,我们也许不会觉得太希奇。但末节却告诉我们,这匹马才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脱险归来,这样,这平静无奇的日子便显得格外地值得珍惜了。当然,如果要吹毛求疵的话,“一望无际”在这里也许不是太准确的形容词,既然可看到山在远方起伏着。 《短歌》也是一首值得一读的抒情诗: 一朵花开了 一朵花 又败了 一个孩子哭了 一个孩子 又笑了 一只鸟儿飞走了 一只鸟儿 又飞来了 …… 呵 细微而繁琐的情节 让一个诗人 看到了永恒的影子 能从一些平凡事物的变迁里,看到永恒,是诗人的本领与特长。 《这条巷子》写一个在“巷子”里消磨了一生的人: 他已经习惯了这条幽深的巷子 多少年过去了 他一直像今天这样走着 日出日落 有时候他也幻想 能在 一个星光的夜晚 邂逅一个传说中的奇缘 此刻 他头发白了 秋风有些冷 一个问题让他哆嗦了一下 这些年来 为什么 没有想过走出这个巷子 (外面的世界不是很精彩吗) 看海 爬山 抑或 赴约那个流泪的女子 太阳落山了 他忽然发现 这条巷子 也和他一样苍老了 这个人不是没有幻想,但他就象许多人一样,习惯成自然地过了一天又一天,就是没想到要走出这个巷子,进入外面精彩却也可能是充满危机的世界。等到有一天被秋风猛然吹醒,才发觉头发白了,太阳落山了,他也同这条巷子一样老了。 大自然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只有聪慧的人才能从大自然里吸取营养,茁长成为如下面这首《无题》里的那个快乐的人,或树: 整整一个早晨 我一直和一棵树站在一起 这时刻 我没有 与树窃窃私语 没有 在树上刻下诗句 静静地 让自己 作为一棵树的形式立在高原 呼吸着阳光和春风 鸟鸣的此起彼伏里 体验树的抽芽 开花 结果 这个早晨 忽然发现 自己 作为一棵树生长 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我希望,也相信,努力写诗滔滔抒情的蔡培国就是这样一个快乐有福的人。 2008年12月5日写于芝加哥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93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