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乱弹]:祁鸿升之《如果我们交谈一个小时》 作者:半溪明月 时间:2008-4-26 周六, 下午10:04 [明月乱弹]:祁鸿升之《如果我们交谈一个小时》 《如果我们交谈一个小时》 作者:祁鸿升 握手并不重要,走上语言的桥梁, 我们会听到河水涌流。鱼跃出水面, 声音不大,恍若隔世的飘渺鱼笛。 也就是这时,先生你脱掉了绅士的外衣, 像一只褪了毛的企鹅。我感受到南极的冷风, 横吹我的天空。 拐进冬天的暗室,我从语言的角度做这个精当的比方时, 先生你已失去了头颅,这并不可怕, 你甚至从容地掏出黑色的心脏,一些彩色的血液, 闪烁着街头霓虹灯的光晕。这一点,你没有说过,但你懂得那些尖叫着春天的垃圾, 曾经包裹了你体面的人生。 接着你还扔掉了一张白纸,你说那就是法令, 你笑着流了半边脸的泪,天空在你后面变暗了许多, 你不会发觉,你像一个飘忽的影子渐渐融进了里面。 而这时,正是下午六点一刻。 一个小时的长谈该有个结束了,我们同时听到外面有美女或蛇的召唤。 再见,朋友!可是我呢? 我的衣服与影子呢? [明月乱弹]:祁鸿升是《绿风》现代诗歌版块的首版,平时看他的诗歌不多,最多的应该是对诗友们一首首精华诗歌的精彩点评了。他的点评总是能准确抓住每首诗的主题和特质,言语不空泛,精彩到位。诗与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有时候看他的点评比看诗歌本身还要精彩,有恍然大悟之感。读精彩的诗歌评论,可说是学习诗歌进步最快的捷径了。这是我的个人体会,也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了。 因为热爱诗歌,祁总甘愿牺牲自己的写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写评论,使《绿风》论坛在他的倡导下,建立起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成为广大诗歌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也暗暗影响和引导着一大批诗写人的审美情趣和诗写方向。 要想评论好诗歌,首先要自己懂诗歌,只有懂诗歌了,才能选出好诗歌,才能抓住诗的龙骨,进行很好的阐释和外延。祁总就是这样一位著名评论家,他既写评论,也写诗歌。今天我就来抡抡他的诗歌,单选他的一首小小练笔来解析学习。 题目:《如果我们交谈一个小时》,交代了是一次谈话,时间还不短,这样的谈话应该有深入交流了。这次谈话,也许在虚拟的网上,也有可能是现实中的。 “握手并不重要,走上语言的桥梁/我们会听到河水涌流。鱼跃出水面/声音不大,恍若隔世的飘渺鱼笛。” 握手,谈话开始,一开始气氛不错。他们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熟悉的但不知交的熟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有找到前世知音的感觉。紧接着语气一转,诗歌出现了不协调的冷空气。“也就是这时,先生你脱掉了绅士的外衣,/像一只褪了毛的企鹅。我感受到南极的冷风,/横吹我的天空。”,可以想象,另一个人对“我”的谈话开始剖心露腑了,而这个人具有“绅士”的外表,这和后面的他“体面的人生”相呼应。可谈话中暴露出来的为什么会让“我”感到寒冷呢?漆黑的企鹅绅士形象和脱了毛暴露出肉体的丑陋形象形成强烈对比。这个比喻可谓形象,意象用的非常刁钻和精妙。 应该说“我”在这场谈话中还是清醒的,因为“我”还能“从语言的角度做这个精当的比方”,而另一位先生却“已失去了头颅”,没了大脑,甚至“从容地掏出黑色的心脏,一些彩色的血液,/闪烁着街头霓虹灯的光晕。这一点,你没有说过,但你懂得那些尖叫着春天的垃圾,/曾经包裹了你体面的人生。”,用虚幻的变形进行冷静叙述,并没有对谈话者的人格或者人生持批判和否定态度,更没有羡慕的意识,但在前面的“这并不可怕,”中,言外之意是还有更“可怕”的在后面,也许从中能看出作者一点意识倾向。 “接着你还扔掉了一张白纸,你说那就是法令,/你笑着流了半边脸的泪,天空在你后面变暗了许多,”,“白纸”通常代表着虚空,也有纯洁或者清白的意思。前面和“绅士”剖自肺腑的谈话中,我们从中了解到,那“绅士”的人生具有霓虹灯一样的美丽光环,但也许活在具有潜规则的生活中,因人性与社会道德的缺失而备受良心的煎熬,他扔掉了什么?一种虚无的法律还是社会秩序?这话题已经涉及到现实中的一些阴暗面,“天空在你后面变暗了许多”,在这里有两重意义,一个是指谈话的时间现场,另一层也是暗喻“绅士”心理上的沉疾,或者影射他今后人生的天空布满阴霾。“你不会发觉,你像一个飘忽的影子渐渐融进了里面。”进一步的阐述,使变形完成从物质到虚无的转化,融进灰暗的背景,拉深了空间的纵深感。这个正在变暗的天空,代表了作者所要批判的社会阴暗面。“而这时,正是下午六点一刻。”使谈话拉回到现场的时间。 “一个小时的长谈该有个结束了,我们同时听到外面有美女或蛇的召唤。/再见,朋友!可是我呢?/我的衣服与影子呢?”。读到这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作者的一次自我对话,或精神上的审判。通过对虚构的一个代表人物——“绅士”先生的变形记,来完成对人性道德、法律缺失的一些社会黑暗面的批判。你非得反复琢磨,才能穿透其含义。 祁鸿升用变形、暗喻一系列隐晦手法,找到诗歌的进入点,节尾更是耐人寻味。还有许多诱惑在诱惑召唤着我们,那么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应该在心里完成一次变形审判?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和诗人一样,扪心自问下“我的衣服与影子呢?”。这首诗歌以思想的深度打动着读者,在人性道德缺失、社会秩序不健全的现今,体现了它非常现实的批判意义。 半溪明月 2008-4-14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70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