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边井/《品边井<特写的瞬间>》

作者:边井

时间:2009-4-27 周一, 下午8:58

《特写的瞬间》

一只手停在半空中

想抓住点什么

皱纹却顺着眼角

爬上心头

那老去的不只是容颜

还有岁月的牧歌

在风雨里摇曳

边井

09/04/27

品《特写的瞬间》:

作者以《特写的瞬间》为题,取材于生活中最细小也最常见的一个动作——伸出手又不动(这动作的平静背后,必定是思维活动的异常活跃!),和最普通的景象——眼角的皱纹,所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抓”,说明现实中还有东西未达到预期,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甚至可以是时间流逝的脚步!这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至少,“抓”是主动的动作,是进取的表现。

“皱纹顺着眼角,爬上心头”——眼角是实景,心头则虚。从镜头“眼角”到“心头”的转换,对象也从简单的景物描写,转到对心理活动的揣测——“心头”想到的会是什么呢?这亦由读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感受。

“那老去的不只是容颜/还有岁月的牧歌/在风雨中摇曳”看似悲观,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和辛弃疾的词结尾的特点——前文一直气势磅礴,末了,来一句“可怜白发生”——有几分神似——而作者只是前文写“悲”,写岁月客观上的“无情”,最后突出的是“老去的”“牧歌”。“牧歌”——放牧人唱的歌。那是豪放、自由、乐观的声音。“牧歌”只所以老了,是因为“牧歌”唱的频率过高(这正如皱纹产生的直接诱因是皮肤的舒展和收缩的频率过高),而唱歌的频率高说明人面对岁月中的种种挑衅,能坦然、自信、从容的面对,那份气度令人敬佩!

而用“‘在风雨里摇曳’的‘岁月’”作为定语去修饰“牧歌”(虽然从比喻的角度来说,“岁月”作为“牧歌”的本体,可以等同于“牧歌”,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对时间的普通陈述;而后者因为带了积极、乐观的感情因素在里面,故而区别开来。),恰恰是用“岁月”的客观的曲折性来突出此特写动作实施者(其具体对应的个体都样具有多解性!),令人敬佩的胸襟!

这“图”是沧桑的激情,亦是无力的抗争。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0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