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诗歌语言形式的本质(完善版) 作者:于进水 时间:2009-9-12 周六, 下午4:01 论诗歌语言形式的本质 文○于进水 关于诗歌的本质,向来有不同的说法。言志说(《尚书•尧典》、《诗大序》),缘情说(陆机《文赋》),摹仿说(亚里土多德《诗论》),想象说(华兹华斯《关于浪漫主义》),押韵说(全世界都有,除希伯莱外,他们没有韵母,但也有它法,如从上至下贯顶法等),灵感说(柏拉图),语言结构说,感觉说,思维说,法度说,表现说,格律说,韵律说,声韵说,音乐说,平仄说,主情说,意境说,凝练说,浪漫说,理性说,经验说,生活说,感染说,人性说,分行说等等不一而足。 但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唯一本质唯一标志是什么呢?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各种文学体裁相互区别的标志是什么,然后才能够找出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本质和标志,以及这种本质和标志的内涵,并进一步据此判断什么是诗歌,什么不是诗歌。 一、表达思想意旨的语言形式的不同是各种文学体裁相区别的唯一标志 小说、诗歌、散文、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等任何文学体裁,都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意旨。而表达作者思想意旨的许多文学体裁,都可以塑造出悠远深邃的意境;都可以使用凝练的语言;都可以抒情言志;都可以表达得非常浪漫,也非常理智;都可以是经验或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都可以是作者反复思考的结果或积淀生活的灵感爆发;都可以写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都可以写得富于人性,生动而感染人;都可以借助分行、分段来加强文章感染力等等。因此,意境说,凝练说,言志说,缘情说,浪漫说,理性说,经验说,生活说,灵感说,感染说,人性说,分行说等等,都不是文学体裁相区别的标准和标志。 并且,任何文学体裁都有许多特征,许多属性。但这些特征和属性都是在确定了这种文学体裁之后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在确定了这种文学体裁是这种文学体裁之后,才产生确定的。 好比说,诗歌的抒情性、言志性、音乐美、意境美、层次美等等属性和特征,都是在确定了诗歌是诗歌之后才产生确定的。 那么,什么是各种文学体裁相互区别的标志呢?问题的解决,还要回到原初。作者通过文章(口头和书面)来表达思想意旨,文章通过语言的排列组合来完成。因此,语言的排列组合不同,也就是说表达思想意旨的语言形式的不同,就成为所有文学体裁进行区别的唯一标志。 那么,什么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形式呢?换一句说,诗歌语言形式的本质是什么呢? 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是诗歌语言形式的本质属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唯一标志 承上所述,我们讲,语言节奏的和谐性,是诗歌语言形式的本质,是诗歌的本质属性和主要特征,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唯一标志。 据此,我给诗歌下的定义就是:诗歌是用和谐的语言节奏再现生活以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和文学体裁。 (一)任何语言形式都有节奏,诗歌的语言节奏非常有规律,这种规律体现在和谐(配合得适当——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551页)。诗歌以外的其他文学体裁也讲究节奏,但不明显,也没有特别的要求,更不要求和谐。而节奏的和谐,对于诗歌贯穿首尾。 一篇文章的整体语言,能够不能够体现出语言节奏的和谐性,是判断其是否为诗歌的唯一标志。 (二)任何文学体裁都是再现生活的语言艺术。美学家朱光潜认为“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犹如在说话时,情感表现于文字意义的少,表现于语言腔调的多,是一个道理。” 他同时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造型艺术则为浓淡、疏密、阴阳、向背相配称,在诗、乐、舞诸时间艺术则为高低、长短、疾徐相呼应。” 诗歌是最主情的文学体裁。当然离不开高低、长短、疾徐、抑扬顿挫相互对称彼此呼应节奏鲜明和谐的语言。 (三)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汉语诗歌是汉语言的精华,当然要反映出汉语言迥别于其他民族语言的特点——汉语节奏的主旋律——音顿律、平仄律和声韵律。而这三大律的综合运用,就造就了诗歌语言节奏的规律性——和谐性。 (四)诗歌是最讲究意境的。意境是靠各种修辞来完成的,而语音修辞是最重要的修辞,汉语节奏主旋律的和谐性又是语音修辞无定中之有定。 (五)诗歌是能唱易记的文学作品,音乐性是她的重要属性之一。这就说明诗歌具有和谐的语言节奏,而不是一般的杂乱的节奏。 三、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构成 任何语言都是有节律的。汉语言的节律由汉语的停延和汉语的节奏等内容构成。汉语诗歌就是在汉语的停延中表现出来的有规律性的汉语节奏。 上面说过,这种有规律性的汉语节奏,表现在汉语诗歌中,就形成了诗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 句子是最小的应用单位,一个诗句就是一个独立的诗行。以诗行为界,诗歌的停延分为行内停延和行外停延,同时形成诗歌的行内语言节奏和行外语言节奏。 由于诗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就使诗歌行内形成一个节奏周期,行间和段落间也形成一个节奏周期,整首诗歌就形成一个大的节奏周期。因此,显著的节奏周期性是汉语诗歌的鲜明特点。 (一)诗行内语言节奏的和谐性 从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音节”开始,诗行内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分为音节节奏的和谐、音步节奏的和谐和气群节奏的和谐三个层次。 这三种节奏由汉语语音链上的音顿律、平仄律、声韵律、长短律、快慢律、重轻律和扬抑律七种节奏形式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诗行节奏周期。其中,音顿律是最基本的节奏形式,是一切节奏形式的基础,其他节奏形式都得伴随音顿律而存在。由于它们的作用,就使得诗行内的诗句抑扬顿挫。诗行内的语言节奏是诗歌的基本节奏,因此,诗行内语言节奏的和谐性是诗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的基础。 1、音节节奏的和谐 对于音节节奏的和谐,起主要作用的是平仄律。汉语是声调语言,由声调的高低曲折变化形成现代汉语阴、阳、上、去四声。根据调值可以把阴平、阳平归为高调,把上声、去声归为低调。由声调的异同(音高的不同)形成的平声与仄声有规律地相间交替或上下句语段平仄相对出现,而对立统一地组合出的平仄律节奏,是汉语节律的一大特色。人们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到了平仄律在语音链上的音乐美,便把它应用到口语和文学中,尤其是诗歌中,并且成为诗歌的一大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篇中指出“凡声有飞沉”,“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一句都用声沉的字,即仄声字,便抑而不扬,虽发出响声,好像断而不续。一句都用声飞的字,即平声字,便扬而不抑,声像飞扬出去而不能回还。抑扬不能交错,都会违反节奏音律。所以要求飞沉相配,使声调和谐,也就是指语音链上的平仄律。 汉语中,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不同的音节在诗行中,平仄相间,重轻有别,扬抑有度,错落有秩,快慢有序,就会形成美妙而朗朗上口的语音链。 2、音步节奏的和谐 音节组成音步。对于音步节奏的和谐,起主要作用的是音顿律,也是诗歌行内由“音空”而“顿歇”的主要表现。由等音节或等音步语句排列组合,形成语音链上的等音长序列和音空,有规律地交替成周期性变化,就产生了音顿律节奏形式。一句完整的诗行,就是一个音顿律周期。这在古典诗歌中表现的尤其明显。以“五七言”近体诗为例,诗行内音步切分一般是“2+2+1”和“2+2+2+1”,使之出音顿律。每行(句)最后一个音步称“脚节”(句末用韵的称为“脚韵”),脚节前面的音步称“腹节”,腹节之前为“头节”,头节前面的音步叫“顶节”。五言体诗歌每句三音步无“顶节”。最后的“脚节”,属于“半逗律”的应用,是中国诗歌独有的规律。整首诗歌就是一个音顿律节奏群。 语音链中的音步可以是字、词、词组,但由于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总词数73.6%的绝对优势,就使得汉语语音链上两个字一顿的双音节音步成为汉语节奏的主要倾向和主要形式。换一句话说,音步节奏层大多是由两个音节周期构成的一个基本节奏单元。除音顿律外,起作用的还有平仄律、声韵律、长短律和重轻律等形式。 3、气群节奏的和谐 音节、音步组成气群,而气群构成诗行(诗句)。一个完整的诗行,由一个或多个气群组成。如:“中国的西边~||不是高原|就是山地。”这句话就是由13个音节、6个音步、3个气群组成。 气群节奏的和谐就是由“平仄律主要作用的音节节奏”和“音顿律主要作用的音步节奏”完成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气群节奏就构成一个完整的诗行。 由此可以看出在诗歌的语流中,从音节→音步→气群→诗句,这些语音单位按层次由低到高组合,层次较高的语音单位的边界又与层次较低的语音单位的边界重合。一个诗行(诗句)的结尾,既有音节边界,又有音步边界和气群边界,并且是行内节奏的结束和行外节奏的开始。 同时可以看出一个诗行的停延规律是:音节≤音步≤气群≤诗句(诗行)。诗歌的行内节奏就是在诗行的停延规律中,表现出来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周期性显著的节奏群。 那么,一个诗行,由多少音节构成合适呢?中国文学史上,从二言、四言、六言,发展到五言、七言、九言、十二言,甚至更长句式之后,又回到了以五言、七言为主体的句式。这在散文中也很常见,尤其是标语、口号和文章的标题,所用的短语大多五至七个音节。这符合人类的言语感知心理。因此,诗行内语言节奏的周期长度是有定的,应该以七个音节组成的句式上下浮动为好。整首诗歌就是由这样和谐的语言节奏,构成的节奏群或节奏场。 (二)诗行外语言节奏的和谐性 一个诗行(诗句)的结尾,是诗歌行外语言节奏的开始。诗歌的语流从诗句(诗行)→句群(行群)→段落→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节奏群或节奏场。根据汉语句外停延的规律,可以得出诗歌行外停延的规律:诗句(诗行)<句群(行群)≤段落<篇章。因此,诗歌的行外语言节奏同样分为三个层次。 1、行尾(韵)节奏的和谐性 诗歌的行尾,有的压韵,有的不压韵。压韵对于诗歌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诗歌的标志性象征。诗歌行尾(韵)节奏的和谐性,就是由诗歌行尾有规律地压韵来完成和体现。 诗行尾,有规律地压韵,就形成诗歌的韵节奏。这一使命由汉语声韵律来完成。由音素的异同对立统一成周期性组合,就形成了同音素与异音素有规律交替出现构成的声韵律节奏。主要表现在汉语构词中的双声、叠韵、叠音,还有词的重叠式及压韵、反复、回文、顶针等辞格的运用,都可形成汉语音列上音色异同相间、回环往复的声韵美。这是汉语节奏的又一特色。压韵是使句子形成声韵律节奏周期的重要手段,它使句与句之间形成了同音色与异音色相间往复的韵律美。因为汉语音节的韵尾没有清音,均由元音或浊鼻音(-n,-ng)充当,使汉语压韵句读来分外和谐悦耳。所以,压韵是汉语诗歌在语音形式上的重要标志。好诗读来总是朗朗上口。 中国诗歌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和诗歌韵律的确立或改进,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新诗体的成功构建,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诗歌压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音韵在同一位置、同一方向上的连续排比缠绵连动推展收缩,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美和音乐美。但压韵的主要作用就是造成语言节奏的鲜明和谐。诗歌有了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更有利于抒发特定的思想感情。 诗歌行尾(韵)节奏的和谐性的表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整首诗歌的行尾(韵)节奏压同一个韵部的字,一韵到底,这就是通韵;一种是在需要压韵的地方有规律地变化韵脚,压几个韵部的字,这就是变韵; 具体说来,有以下四点说明: (1)压韵的方式,可以行行压韵,也可以偶数行压韵。由于新诗的特点,也允许在一个意思表达结束后压韵。 (2)压韵的声调,可以平仄通压,最好以平韵为主。其中,如果写近体诗(古今中外最高的诗歌形式),必须按照格律要求来写。写新诗,韵的平仄要求虽然不是很严格,但最好一是在意思表达结束后尽量用平韵,二是上下诗行的脚节尽量平仄相对。 (3)韵部的要求,全诗可以一韵到底,使用同(通)韵;也可以中间换韵、变韵,但一个独立的段落内应该同(通)韵。同(通)韵诗歌对诗歌意旨、情感的表达比变韵诗歌的节奏感更强,作用更明显。因此,写诗压韵,能同韵别通韵,能通韵别变韵。 (4)通韵包括同韵。就新声韵而言,使用《中华新韵•十四韵》创作的诗歌,一般为“通韵”,使用《中华新韵•二十韵》创作的诗歌,一般为“同韵”。也就是说,同韵为窄韵,通韵为宽韵。原则是宽不碍窄。 2、行间(行群)节奏的和谐性 诗歌的行间(行群)节奏,就是诗行与诗行之间的节奏。诗歌行间(行群)节奏的和谐性,表现为上下诗行之间的音顿律节奏周期(音节节奏数、音步节奏数、气群节奏数)整齐或大体整齐。 换一句话说,诗歌行间(行群)节奏的和谐性,主要由上下诗行“整齐的语言形式和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两种方式来完成。“整齐或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齐或大体整齐的字数(音节节奏数);二是朗诵或歌唱时,停顿的次数(音步节奏数)也是整齐或大体整齐的,或者说是有一定规律的;三是整齐或大体整齐的句式(气群节奏数)。据此,诗歌可以分为齐言诗和杂言诗。由于诗行间(行群)节奏的和谐性,就使诗歌朗诵起来朗朗上口。 另外,平仄律的应用,不但使诗行内的词句抑扬顿挫,也可使诗行间的诗句参差波动错落有秩,容易引起诗人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3、段落间节奏的和谐性 段落间节奏,是诗行内节奏和诗行间节奏的延伸。段落间节奏的和谐性,由“相同的段落格式和大致相同的段落格式”两种方式来完成。“相同和大致相同的段落格式”包括:一是组成段落的诗行数相同或大致相同;二是段落间对应诗行的音节数、音步数和气群数相同或大致相同。 大对仗大排比的修辞(作者所创)对于段落间节奏的和谐作用非常明显。那么,什么是大对仗大排比?两个格式一样的段落,为大对仗;三个或三个以上格式一样的段落则为大排比。这是对律诗对仗修辞的创新与发展,是完成段落间节奏的和谐性的主要手段,起到强化语势的作用。 由此可见,一首诗歌就是由诗行内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和诗行外语言节奏的和谐性,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规律的和谐的节奏群或节奏场。这其中,诗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建设是诗歌建设的关键。 另外,综上所述,根据“诗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的表现方式,可以把古今汉语诗歌划分为:“通韵齐言诗歌”“通韵杂言诗歌”“变韵齐言诗歌”“变韵杂言诗歌”四种体式。 现代自由体诗歌,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可以归入“变韵齐言诗歌”“变韵杂言诗歌”两种体式之内。 作者通联: 姓 名:于进水 单 位:中共威海市委党校 通联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中路59号中共威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邮 编:264200 电子信箱:yjs0801@126.com 电 话:0631-5890227(办) 15065134517(手机)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21396481 网站:http://zhongguoyunlvshigewang.5d6d.com/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于进水,男,汉族,号潇涵轩主。1970年生,山东荣成人。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士,现供职于中共威海市委党校,主要从事哲学与文学的教学与研究。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与研究,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哲学学会理事,“中国韵律诗歌网”站长。 “现代韵律诗歌”创始人。出版诗歌专辑《生活》(中国戏剧出版社)、主题诗集《姐姐》(作家出版社,被称为现代韵律诗歌的标志性诗集和优秀新诗的标志性诗集)、诗歌专著《论律体新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论诗歌语言形式的本质》是韵律诗歌,尤其是现代韵律诗歌的理论基石。《四足鼎立——浅析中国现代诗歌崛起与繁荣的现状》首次提出了中国诗歌四足鼎立的科学论断,指明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现代韵律诗歌概论》全面阐述了现代韵律诗歌的概念、理论基础、特征、分类和由来。所撰写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15项,二、三等奖多项。 先后多次获得全国诗歌大奖赛入选奖、入围奖、优秀奖、三等奖、精英奖、一等奖、金奖、金爵奖,并先后被授予“知名当代诗画家”“中华诗词贡献百人”“中国文学六十年杰出诗词艺术家”“建国六十周年中华诗词传承功勋诗人”“学者型诗人” “诗歌旗手”“中华诗人”等荣誉称号。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25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