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茗土诗评:我读伊凡 作者:何强易航 时间:2007-9-19 周三, 下午1:55 坦白地说,如果不是为了写微型诗,我可能不会这么认真地一本本,一首首,一个诗人,一个诗人地细读。然而读了,写了,我庆幸自己得到这样的机会,微型诗真得没有亏待我!这里有好诗人,好作品。追寻好诗人,好作品真得是一种毛病。 近读伊凡,真得是一位语言大师。读到的每一首都十分醉人。 自然风光,这是伊凡微型诗的意境和色彩。大自然给予诗人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思想,还有那简洁,淳朴的诗歌风格。从他作品中首先感觉到的是大自然那宽广博大的胸怀: 《残荷》 心 枯成一叶瘦蝶 恍惚飞进你宿根的空灵 把满塘隐藏的魂魄 点醒 《枯树》 被谁 扯得一丝不挂 却喜光秃着身段 等待 风雪 净化。。。。。。 《冬梅》 几笔硬骨 让心中熬出诗火 点亮冬季 伊凡在哪里?在我看来,大概正如上面几首小诗对于细节的想象力和饱满的神来之笔吧。 诗人作品中又具有强烈地传统气息: 《听(二泉映月)有感》 流淌的月光 从琴弦间 滚动 潮起潮落的旋律 将淹没在贪婪里的云 唤醒 《松》 借风为墨 狂书 一生 这样的诗,值得反复细品,甚至于要忍耐。我建议:对优秀的微型诗集千万不要一口气读一本。不论厚薄,一次最多读四五首,否则贪多伤脾胃。 作为现代诗人,只有注入新时代的生命,才能使传统得以发扬光大。伊凡同样善用现代语言讲述古老的故事: 《瀑布》 柔软的水 一旦挺起 声势 谁能掩盖得住。。。。。。 《塔》 倒装的笔 续写 岁月的沧桑 伊凡是一种色调,他告诉我: 《微型诗》 精简的心语 浓重的韵味 勾勒出无限的睱思 其实,伊凡的微型诗我读的不多,可每读一首都不断有新的感受。不旦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更让我喜爱上了他的微型诗艺术。 诗人唤起我们对时间的感受: 《纪念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 (一) 多少甜蜜的梦 断魂声中 破碎 (二) 一双双恐惧的眼睛 一张张憔悴的面容 唤醒多少回忆 (三) 一场颠倒的劫难 一幕沉痛的呼唤 夹缝里的孤魂 仍在呻吟。。。。。。 在他的演绎中,我们看到哭泣,爱,期待以及死亡从来也不曾完全平复的创伤。 读伊凡,我明白每个诗人都不一样,都是唯一的。这也正是我学诗,写诗,读诗所热衷的。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48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