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简论诗歌内容的本质(修正版)

作者:于进水

时间:2009-9-12 周六, 下午4:02

简论诗歌内容的本质

文О于进水

[内容提要]

抒情言志是诗歌内容的本质。

[关键词]

诗言志 思想感情 诗歌内容的本质

[正文]

什么是诗歌?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这个定义告诉我们,诗歌主情,诗歌的内容是“言情”的。

其实,讨论诗歌的内容就是论证诗歌的本质。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也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之一。自古至今,就有关于“诗”的本质的命题的论证。这一命题最早出现于《左传》和《尚书》。《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诗以言志。”《尚书•尧典》:“诗言志”。是对“诗”的最著名也最古老的规定。对于它的含义,历来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在先秦时期,“志”具有思想、志向、抱负之意。所谓“诗言志”,也就是指用诗歌表现作诗者的思想、志向和抱负。这种思想、志向和抱负是与政治、教化密切联系的。在这一时期,诗还并没有成为个人情感的抒发。到了汉代,《毛诗序》指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又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实即把诗之言志与诗之言情合为一起。到唐代,孔颖达则明确提出:“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左传》正义),明确地把情、志统一起来,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对“诗言志”这一古老的命题作了重新解释,使这一命题在先秦时期局限于政治、教化的意义得以突破,从而使这一命题的美学内涵远远超出了先秦典籍中的“诗言志”的意义。经过孔颖达重新解释了的“诗言志”的命题,在美学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中国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传统。

诚然,诗的本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同时是与时俱进的,但抒情言志,应该说作为诗歌的本质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常说,赏析一首诗歌,要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什么是感情?我以为,那是作者所表达的对生活、对社会、对祖国的感受;什么是思想?我以为,那是作者所表达的对时代、对社稷、对民生的思考。

诗是“心灵的火焰”,“情与志”是诗歌光芒万丈的灵魂,是诗歌蓬勃生机的源泉,是诗歌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正如此,诗歌具有鲜明的情感节奏的和谐性。

诗歌情感节奏的和谐性主要是由诗歌“抒情言志”的思想意旨和诗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共同交互作用而产生的读者和作者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因此,我们创作与赏析诗歌,应该紧紧围绕着“情与志”,不可偏颇。但,“情”是什么“情”,“志”又是什么“志”,这是应该弄明白的问题,否则,失之千里,南辕北辙。正如上面所述,“情”是生活、社会、祖国之情;“志”是民生安康、社稷发展、时代进步之志。具体说来,言亲情、友情、爱情,赞美生活,忧虑民生,歌颂祖国,关心社稷,推进时代发展,这是诗歌内容的题中之意。只有反映这样的“情与志”的诗歌,才是好诗歌,才是有生命力的诗歌,才是被人民群众喜欢而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诗歌。就诗人而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和时代主题去言“情与志”,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诗歌这一主情的文学体裁内容的特殊性。。“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哀民生之多艰”、“家祭勿忘告乃翁”、“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就是例证。

下面,我们来看一首韵律(律体)新诗《姐姐,快回来吧》。

(1)姐姐,快回来吧。当初,我撑开一天阳光,送你出威海过烟台直下南方。和风微荡,祝你一路平安吉祥。

(2)你离开后,我的忧愁,满天淋漓的乌云密稠,在梅雨还没有来临的时候,整整两天的湿透,江南的心头。

(3)初春东风无力的飘悠,再也载不动原本盈羞的小舟。原地徘徊的望穿旷久,灌注了下坠的残酒。不寒而栗的颤抖,手打凉棚的依旧。

(4)天上的疼疚,冰凉的洗刷杨柳嫩黄的伤口。龇牙咧嘴后,却无声的滴流,在丢了帆的漏篷轻舟,矗立盼归的巴涩的眼眸。

(5)姐姐——你什么时候回来?

(6)江南急迫萌动的柔情,是否滞留了你袅娜的玉婷?雨后的气朗风清,是否让你久久地目凝?

(7)油菜咏怀吐蕊的清脆,是否引领了你希冀的思飞?整片的心旷神醉,是否让你呆呆地笑眉?

(8)群山奔腾恣肆的豪爽,是否驰骋了你慷慨的胸腔?连绵的巍峨荡漾,是否让你痴痴地欢畅?

(9)东海汹涌咆哮的矫健,拍打着浙江的双肩,起伏着福建的胸坎。千年汪洋狰狞的壮观,是否燃红了你紧闭的唇丹?生生不息的一望无边,是否让你傻傻地兴叹?

(10)唐古拉山脉喷泻的万里江山,青藏高原以东随意秀裁的盆地平原,长江浩荡两岸挥霍抛洒的湖泊水田。自古心甘情愿的爱怜,是否感怀了你习惯的奉献?厚重雄浑的文明薪传,是否让你深深地眷恋?

(11)脚步铿锵不屈的挺进,举手耸拔了入云的丛林,回首辉煌了神奇的功勋。卅载高歌顿挫的诗韵,是否激荡了你辛勤的耕耘?欣欣向荣的大地飞锦,是否让你长长地沉吟?

(12)姐姐——你什么时候回来?

(13)荏苒的红尘,娇黄了山前的迎春,就等你归来亲吻盛开的纯真;煦暖的清晨,粉红了桃花的腮唇,就等你归来体贴绽放的温存;晕彩的黄昏,掠过了燕子的身痕,就等你归来注目比翼的天伦。

(14)回来吧——姐姐,北方的晴朗,才是你熟悉的故乡;黄土地的芳香,才是你梦想的安康;大海边的渔郎,才是你拥抱的胸膛!

(15)回来吧——姐姐,这里的一草一木,是你曾经得意春风的踌躇。我们追逐,万物的复苏。黎明前的孤独,是煎熬三更后的锦图!

(16)回来吧——姐姐,这里的一山一水,是你立志历经沧桑的妩媚。我们筑垒,奋斗的高贵。颠簸中的疲惫,是碾碎岁月后的娇美!

(17)回来吧——姐姐,这里的一颦一笑,是你从容趟过崎岖的自豪。我们戏嘲,风雨的飘摇。执着般的燃烧,是超脱世俗后的逍遥!

(18)姐姐呀,姐姐!回来吧——快回来吧!我的急切是不是那么的可笑?飞舞的蓬草,乱得心焦。我的烦恼,你是否知道?

(19)姐姐呀,姐姐!回来吧——快回来吧!我的催促是不是那么的无聊?喧哗的小鸟,吵的心闹。我的寻找,你是否祈祷?

(20)姐姐呀,姐姐!回来吧——快回来吧!我的期待是不是那么的飘渺?痴情的绳套,箍的心小。我的梦早,你是否环绕?

(21)回来吧,姐姐,这里有我们全部的骄傲!那是日落西山思归缱绻的怀抱,那是双目交会难舍难离的羞娇,那是情话悄悄喋喋暖心的唠叨,那是耳鬓厮磨寄语明天的情操,那是语重心长循循善诱的劝导,那是风雨联袂日夜并肩的奔跑,那是沐浴朝霞眺望银汉的歌谣,那是举案齐眉爱河流淌的美妙。

(22)姐姐,荷包蛋煮开的面条,清香沸腾的祥兆,你是否闻晓?快回来,好不好?

毫无疑问,《姐姐,快回来吧》是一首爱情诗,但通览全篇,又不全是。是一首以对“姐姐”的思念、期盼“姐姐”快回来的情感为主线,将对爱情的追求、生活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时代和人民的讴歌巧妙融合为一体的诗篇。

整首诗歌,共22小段,分为三部分。

第(1)段到第(4)段是第一部分,是这首诗歌的引子。第(1)段第一句“姐姐,快回来吧。”直陈其愿,感情强烈,跃然纸上。接着用回忆的手法,“当初”如何,表达了对“姐姐”的深厚感情。第(2)段到第(4)段描叙了“姐姐”离开后,对“姐姐”思念的情景。“手打凉棚”站在雨中的“漏篷轻舟”上,其思念之切,感人肺腑。

第(5)段到第(20)段是第二部分,是这首诗歌的中心和主体。这一部分,又以两个“姐姐——你什么时候回来?”和“姐姐呀,姐姐!回来吧——”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第(5)段到第(11)段是上部分。第(5)段“姐姐——你什么时候回来?”是一个过度段,一个反问句,把主人公的急切之情一浪一浪地推向高潮。第(6)段到第(11)段,承接第(5)段,用比喻和写实的手法,在描叙南中国山河壮美、人民勤劳的画卷中,用大排比、大对仗的修辞反复强化语势,一唱三叹,把对“姐姐”的思念,对祖国的赞美,对人民的讴歌表现地淋漓尽致。每段最后的反问,都灌注了主人公想让“姐姐”快点回来的急切。

第(12)段到第(17)段是中部分。上部分和中部分一样,但除了用比喻和写实的手法对北中国进行描叙和赞美之外,更多的是用拟人和写实的手法来反复讴歌“姐姐”在“这里”的追求、奋斗和情操,以求唤起“姐姐”的回忆,激起“姐姐”心中的眷恋,从而从反面衬托主人公对“姐姐”的尊敬、爱戴和思念。

第(18)段到第(20)段是下部分。这第二部分的下,用六个感叹号,三个破折号,三个比喻,六个反问句和三个段落间的大排比,再次直接描叙主人公思念的情景,在第二部分的上和中的基础上,把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表达的情真意切而又气势磅礴。

第(21)段到第(22)段是第三部分,是这首诗歌的结尾部分。第(21)段用八个排比句讴歌了在“这里”“我们全部的骄傲”,回忆的情意绵绵,让人怎能不心驰神往,“姐姐”又怎么会在江南留恋忘返?第(22)段用对“上车饺子下车面”这一风俗的描写,再次表明主人公时刻期待“姐姐”的归来。诗歌的最后一句“快回来,好不好?”一个反问句,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整首诗歌,表述风格既大气,又细腻;既环环相扣,又回环往复;既首尾相应,又一气呵成。表述主题,既一泻千里,气势磅礴,又跌宕起伏,浩瀚澎湃。表述内容,既韵味悠长,感人肺腑,又情真意切,境界高远;既言情,又言志,不愧是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美妙诗篇。

作者通联:

姓 名:于进水

单 位:中共威海市委党校

通联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中路59号中共威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

邮 编:264200

电子信箱:yjs0801@126.com

电 话:0631-5890227(办) 15065134517(手机)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21396481

网站:http://zhongguoyunlvshigewang.5d6d.com/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于进水,男,汉族,号潇涵轩主。1970年生,山东荣成人。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士,现供职于中共威海市委党校,主要从事哲学与文学的教学与研究。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与研究,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哲学学会理事,“中国韵律诗歌网”站长。

“现代韵律诗歌”创始人。出版诗歌专辑《生活》(中国戏剧出版社)、主题诗集《姐姐》(作家出版社,被称为现代韵律诗歌的标志性诗集和优秀新诗的标志性诗集)、诗歌专著《论律体新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论诗歌语言形式的本质》是韵律诗歌,尤其是现代韵律诗歌的理论基石。《四足鼎立——浅析中国现代诗歌崛起与繁荣的现状》首次提出了中国诗歌四足鼎立的科学论断,指明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现代韵律诗歌概论》全面阐述了现代韵律诗歌的概念、理论基础、特征、分类和由来。所撰写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15项,二、三等奖多项。

先后多次获得全国诗歌大奖赛入选奖、入围奖、优秀奖、三等奖、精英奖、一等奖、金奖、金爵奖,并先后被授予“知名当代诗画家”“中华诗词贡献百人”“中国文学六十年杰出诗词艺术家”“建国六十周年中华诗词传承功勋诗人”“学者型诗人” “诗歌旗手”“中华诗人”等荣誉称号。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2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