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涞水县文化志概述

作者:星儿叶子

时间:2011-11-07 周一, 下午5:24

涞水县文化志概述

作者:胡彩霞

涞水之“涞”字始见于《周礼》 :“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余祁,其川滹池,呕夷,其浸涞易。”涞水,上古高辛氏(帝喾)时,为幽陵之域,春秋之时涞水属燕国。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上谷郡改置涿郡,并置涿、逎等二十九县属之,逎县(北魏改作“遒”),即今涞水县。隋初曾先后更名为范阳县、固安县、永阳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称为涞水县,以境内有涞水(今拒马河)流经而得名。古时范阳之遒县,东萦拒马,西带遒澜,南襟易水,北障燕山,星分箕尾,地列中原。现今涞水县属于河北省保定市所辖的县级行政区域,它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毗邻北京西南边缘,与北京接壤长度56公里,县境地形西北翠峦叠嶂,东南沃野平畴,地域狭长,西北至东南300华里,称为“涞水一条线” ,总面积1650.51平方公里。

两万八千年前,“涞水智人” 便繁衍生息在这片山水丰美的土地上,留下了人类早期文明的足迹。

涞水大地与华夏民族的先祖发生密切关系。据考证,涞水釜山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打败炎帝烈山氏及九黎族蚩尤后,会盟诸侯,统一中华大地的地方。史记载:“黄帝合符釜山” 。另,《吕氏春秋•古乐》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五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合五音,以施谟诏。”伶伦,又名洪崖先生,是轩辕黄帝之大臣,他奉黄帝命在涞水洪崖山一带(今涞水县洛平伶山一带)创制祭祀祖先的古乐。伶伦所创之音律成为华夏始祖最早的宫廷音乐,记录了华夏文明的悠远源头。

涞水大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涞水有2200多年的置县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这里英雄圣贤辈出,创造出不朽的业绩,彪炳史册,光耀千载。战国时,谋士郭隗招贤纳士黄金台,以弱胜强中兴燕国。东晋时,爱国将领祖逖统兵北伐,抗击匈奴,收复中原 留下“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竞著先鞭”的英雄佳话。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伟大数学家祖冲之更是涞水的骄傲。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六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他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被称为“祖率”。他还写成数学专著《缀术》一书。祖冲之不仅是伟大的数学家,还是杰出的天文学家、机械制造专家、文学家。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他重新制造出早已失传的指南车、千里船等巧妙机械多种。此外,他在文学领域也很有成就,著作有《释论语》、《释孝经》、《易义》、《老子义》、《庄子义》及小说《述异记》等。祖冲之是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世界的标志,为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巨匠。为纪念他的伟大贡献,月球环形山和宇宙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北朝时期更有祖茔、祖珽、祖君彦祖孙三代留名青史的荣耀。

历史进入近代时期,涞水融入到中华民族抗日图存的伟大战争洪流之中,从而孕育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平西抗战文化,平西抗战文化成为涞水近代文化光辉的组成部分。抗战时期,涞水野三坡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核心腹地,根据地的主要指挥机关平西专署、平西军分区等主要设在这里。这一时期,大批外地知识分子奔赴平西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救亡革命活动,促进了涞水文艺创作的发展,大量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歌曲、戏剧、诗歌、曲艺等作品涌现出来。晋察冀边区教育出版社1944年出版的长篇鼓词《民族气节女英雄》、陈辉烈士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红高粱》等影响较大。为适应当时形势,我党、我军利用编唱抗日民歌来宣传发动群众,形成了人人编歌、人人唱歌的大潮,在这编唱抗日民歌大潮的推动下,在野三坡诞生了影响巨大的红色经典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红色经典歌剧《白毛女》的雏形——《白毛仙姑》 。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新时期涞水文化呈现出积极进取、多元开放、丰富多彩的鲜明特色。

首先对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传承与创新工作取得重大成就,近年来结集出版了一大批相关书籍。如《涞水文史资料选辑》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涞水县组织史资料》 、《涞水县民族志》 、《涞水县志》 、《涞水县革命斗争史略》 、《平西抗日根据地抗战民歌》 ,《涞水历史文化辑萃》 、《中华历代名诗品鉴》 、《当代书画名家艺术》 、《涞水山川古韵》 ,诗歌摄影集《进画入诗佛祖山》 ,音乐专著《高洛音乐会》 ,革命回忆录《金山英烈》 ,民间故事集《野三坡传说精选》 、《金山院传说》 、《野三坡故事精选》及《野三坡故事精选•续集》等。这些专辑著作的编辑出版保存和传承了优秀历史文化,发扬了优良文化传统,使灿烂的历史文化再次焕发了生机,丰富了涞水新文化的内涵。

涞水自古为“京畿之地”,传说是上古时期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曾经居住、生产、生活、战斗的地方,是黄帝主要大臣、华夏音乐始祖伶伦发明乐律、研制乐器、培训乐工的地方。涞水张家洼一带还是燕国初期建立都城的地方,是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文化圈的核心。到了清代这里更成为王公贝勒的陵寝聚集地。因此涞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是涞水新时期文化的又一大亮点。一批古老文化遗产被发掘出来,列入国家、省、县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涞水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4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项,县级12项。例如高洛音乐会、伶伦祭祀典礼、涞水踢石球、祖冲之世家与故里、野三坡“老人官”选举制度、明清仿古红木家俱制作工艺等。其中高洛音乐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涞水踢石球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洛古乐以其所在地河北省涞水县义安镇南高洛村而得名,是“后山文化”中“祭祖音乐、祭祀礼仪”的传承变存,是秦、汉时期的宫廷“鼓吹乐”在民间流存的杰出代表。高洛古乐这一古老艺术珍品,不仅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研究华夏文明史、民俗文化史、音乐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传承着中华民族音乐的根脉。

新时期涞水文学艺术事业蓬勃发展,新兴文化创造正在兴起。大批优秀创造型人才出现,大批优秀文艺作品问世。

1985年,涞水县文联成立,文学创作再度活跃。近年来涌现了靳凤羽、李永生、刘成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如靳凤羽与人合著的长篇人物传记《旷世奇才祖冲之》、短篇小说《我是谁的流星》;李永生的《儒匪》、《故里奇谭》、《故里小牍》系列小说;刘成的长篇小说《暗流》、《迷茫》等,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并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 另外,诗词集《雨敲窗》、《贾休奇诗词选》,诗集《三坡牧歌》、《山歌水吟》,诗文集《轻轻走过》,杂文集《钉碟录》,楹联作品集《遒屏联翠》,科普童话《雷公公送肥》,电视剧剧本《千古英杰——祖逖与刘琨》,回忆录《我的一生》,等文学作品也各具特色,成为涞水文学百花园中绚烂的花朵。

涞水县版画享誉中外。“涞水县土坷垃版画会”成立于1985年,由刘泳、王杰斌发起。1990年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了版画创作室。 “土坷垃”版画,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有40余件作品荣获全国、省、市级美展奖,国内外收藏60余件。如《房前屋后》获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铜牌奖” ,并获中日版画联展佳作奖;《蓝月亮》获世界华人艺术大展荣誉金奖;《乡思》获“天涯杯”国际书画大赛二等奖,并荣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度鲁迅奖章。《草垛与鸡》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泰国皇家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日本长野美术馆和多家省市美术馆、画院收藏。2002年省文化厅授予涞水县“河北省民间绘画之乡”称号,2003年文化部授予涞水县“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称号。

涞水书法、绘画也成就斐然,出现一大批颇有名气的书画家,如朱学武、夏景源、祖景园、刘卓亭、李清怀、祖景新等。祖冲之的后代、书画家祖景园先生出版有《祖景园书法作品集》 、《祖景园山水画集》 。由祖景园先生(已故)和祖景新先生共同发起成立的祖冲之书画院颇具影响,该院是一个集书画艺术研究、创作、交流、展览、拍卖、收藏为一体的学术机构。旨在弘扬祖冲之文化,发扬祖冲之精神,宣传祖冲之的伟大贡献。祖冲之书画院拥有院士99名,既有当地的书画艺术名家,又有来自保定、北京、上海、安徽、四川、黑龙江等省市的书画艺术家。

另外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等领域也人才辈出,佳作不断。

近年来,随着涞水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文化正在形成。为丰富野三坡旅游内容,进一步提升景区品味和形象。大力弘扬野三坡当地历史文化,增强野三坡对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经过两年多认真谋划、充分论证和精心筹备,精心打造了一台以野三坡当地历史文化为主题背景的大型音乐舞蹈史画——《印象野三坡》 。该节目的舞蹈、音乐、舞美、灯光、音响、服装等皆为原创,节目主要反映野三坡远古智人繁衍生息过程中的进化、演化和华夏民族的诞生以及新中国的诞生。它既是野三坡发展历史的生动展现,也是华夏民族发展历史的生动展现。此剧公演以来,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大型音乐舞蹈史画《印象野三坡》集时尚元素和古老文化于一身,它的成功创作和演出,既体现了涞水丰厚的文化底蕴,又宣传了古老的涞水文化,同时成为旅游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地质公园野三坡再添亮丽的一笔。可见新兴旅游文化已成为涞水文化新的亮点,是文化发展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涞水籍国家级名人所创造的辉煌业绩,成为涞水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比如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队长郭琨、全国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边关风雪将军万宗林、被称为“天下第一神针”的医学名家贺普仁等。他们的光辉业绩使涞水文化熠熠生辉。

涞水民俗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兴旺发达。旧有民俗文化进一步丰富发展,新的民俗文化在不断产生,群众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如广场秧歌,各种戏曲等,这成为涞水文化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与时俱进的涞水人民正创造着更加辉煌灿烂的现代文化。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31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