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母爱,孩子飞翔的翅膀

作者:星儿叶子

时间:2012-11-18 周日, 下午5:10

母爱,孩子飞翔的翅膀

—— 张灵茹散文赏读

胡彩霞/文

朱自清先生在《父母的责任》一文中说:“做父母是‘人’的最高尚、最神圣的义务和权利” ,而且“父母的责任不应该以长者为本位,以家族为本位;应以幼者为本位,社会为本位。” 这就告诉我们,为人父母者对孩子负有生育、养育和教育的责任。大多数父母能够尽到生育和养育的责任,而往往很难完全尽到教育的责任,或者是因为忙于生计顾不上孩子,或者是因为没有教育孩子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往往会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精神和心理上某些方面的缺失,其实,这应该引起所有为人父母者的警觉和注意。

读了河北省曲阳县张灵茹老师的几篇随笔,不仅被那眷眷的母女深情所打动,更为那充满智慧的母爱所折服。身为教师的张灵茹深深懂得对孩子的教育之道,她在文中说:“爱孩子,是人的天性;怎么去爱,需要智慧和手段。”她把一个母亲对孩子全部的爱都融汇到了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帮助与呵护的生活细节之中,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她都是作为一个温暖的母亲、知心的朋友和严格的老师的角色出现的,不仅给予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指导,更多的是给予孩子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引导和帮助,尽心尽力扶助孩子走过成长中的每一道门槛,使孩子健康、乐观、坚强地成长。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成功的母亲。在关爱孩子、扶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母亲的她也无形中受到来自孩子的反哺,孩子在成长,其实,母亲也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较高层次的母爱令人感动,令人羡慕,令人深思。

张老师这几篇随笔的写作背景是不可回避的,就是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她和女儿都具有双重身份,她既是一名高中教师,又是一位疼爱女儿的母亲;女儿既是一名高中学生,又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母女双重身份的纠葛中,一系列真实生动、在当前中国具有很大程度代表性的故事就这样活灵活现地在作者灵动的笔下上演了。

《 给爱支点小花招》写了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小情节,女儿好不容易放三天假,想好好放松一下,不想再写老师留的作业,可母亲又担心女儿功课落下,使用强制措施又不可行,聪明的母亲只好不动声色地以退为守,答应女儿可以不写作业,但要女儿学习厨艺,全权负责厨房的事情,最后女儿只好心甘情愿地去写作业。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细想想,其实我们的孩子也挺可怜的。

文章开篇这几句对话才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孩子最真实的情感和心愿的表达:放学后,丫头一进家门就嚷嚷:“放假喽,放假喽,一下儿放了三天假。这回我可要大玩特玩疯玩喽,一个字儿也不写,老妈你不许说我!”

我以为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就说:“行啊,没有作业就放松放松吧!”

丫头摆摆手说:“才不是呢,作业多了去了!天天让我们写作业,都快烦死了,这几天就不写,就疯玩,怎么滴吧?!”

但是面对严峻的高考竞争家长和孩子都是很无奈的。一个疼爱和理解孩子的母亲最大限度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使用迂回、委婉的方式劝导孩子,而不是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使本来不堪重负的孩子再增加一层心理负荷。

一位细心的母亲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呢?《想说爱你不容易》一

文生动描叙了母亲帮助女儿克服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困难的故事。为了使女儿从物理学习的挫败中树立信心,母亲偷偷用小礼物“ 贿赂”物理成绩很好的邻居女孩,让这女孩故意请教自己女儿问题,激发女儿帮助他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最后,经过一番努力,女儿由一开始的物理成绩不及格到考全班第一。如果说这样做已经可见一位母亲的用心良苦,那么其中的一个心理小细节则更体现出一位母亲的爱女之切、情感投入之深以及内心的波折与煎熬之剧,看这段描写:邻居家有个女孩儿,和丫头在同一个年级,物理学得不错。拿着小礼物偷偷去贿赂那孩子,对她说:“ 能不能向我们家铭铭请教几个物理问题,简单点儿的,你就装作不会,让铭铭帮你解答!”小姑娘特聪明,收下礼物马上脆声回答:“阿姨放心,一定办到!”

过了几天,丫头对我说:“老妈,这高中物理真不是给女生准备的,曼曼也学不会了。”

这句话在我心里上下翻腾啊,那简直是“江间波浪兼天涌” 呢。老天,我不会弄巧成拙吧?

只有一个深爱孩子的母亲才会有这样“江间波浪兼天涌” 的内心波澜的起伏啊!孩子,给你怎样的爱才是最正确、最合适的啊!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有形和无形的困难和波折,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和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渡过这些难关呢?张老师在《坚强天使不折翼》和《关于早恋那一课》两篇随笔中,细致生动地描叙了自己帮助女儿渡过难关的故事,《坚强天使不折翼》一文很值得回味。女儿出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而违反了校规校纪,进了“学习班”,还要做检查。母亲先帮助女儿写好了检查过了关,这是实际行动的爱护和帮助。可是女儿幼小的心灵因此遭受了打击,留下了伤痕,失去了快乐的笑容。母亲心中千回百转,不知怎样抚平女儿心灵深处的伤痕。在一次游园中,压在石块下的小草给了母亲启示,她不失时机地借这些小草来启发、教育女儿面对挫折要学会坚强,这段描写很动人:我借机说:“丫头,你看,这些小草是没有过错的。可是,这块石头却偏偏压在这里,也许就是有人故意放上去的呢。小草该怎么办呢?”

我使劲把那块石头搬到一边。这时,看到石头下面还有好多没有长出来的小草。它们是苍白的、弯曲的、病态的,毫无生机和活力。

丫头说:“原来石头底下的草是这个样子的啊?!”

“是啊,所以,不管有多大压力,不管受多大委屈,相信阳光雨露,接受阳光雨露,朝着阳光雨露努力,才会有美好的生命!否则,就像这些草一样苍白呢!丫头,你喜欢哪一种小草呢?”

丫头嘿嘿笑了:“我是打不死的‘小强’啊!当然会想方设法长出来的!”

母亲的爱将成为孩子最强劲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后盾,有了母亲伟大的爱,孩子人生路上才不会感觉寒冷和孤单,而基于理解基础上的爱则更加坚强有力,是任何风雨都不能战胜的。张灵茹老师做到了一个伟大母亲应该做的,孩子在战胜人生波折中学会了坚强,她像一棵生命力顽强的小树在风雨中傲然成长,母亲微笑地注视着她。

青春期和早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父母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是摆在父母面前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关于早恋那一课》中母亲充分理解女儿的早恋情结,小心翼翼地和女儿沟通交流,正确地设喻引导,并给女儿充分的时间让她自己慢慢走过这个关口,逐步走向成熟。

我很欣赏随笔的第五篇和第六篇,如果说前面几篇还更多地展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扶助与影响的话,那么《你的眼泪为谁流》 和《有种绽放叫铿锵》这两篇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孩子逐步走向成熟的轨迹。在这两篇中,女儿已经开始有了独立看待事物的能力,有了独自面对生活波折的能力,她在长成,在逐步形成独立的人格,甚至反过来,她已经在精神上反哺父母了。看这一段:回到家里,我开始对丫头不依不饶了:“死丫头,你的心到底有多硬!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哭!”丫头说:“为什么要哭啊,那些抛弃孩子的人,那么没有责任感,哭他们干嘛?那些被父母抛弃的人,人家爹娘都不要你了,哭给谁听啊?那些死了父母的,更应该活出个志气来,哭管用吗?我就看不惯那么声泪俱下地煽情!”一席话让我无言。

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她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感受和评判眼前这个世界。所以,她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111元钱全部捐给灾区,她会自己调整好由于考试不利带来的坏情绪,她会主动和母亲讲和。作为母亲,我们会震惊和欣慰。我们的爱已融汇到孩子的生命中,她带着我们的爱铿锵绽放、蓬勃生长。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398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