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朱先树:徐澄泉诗歌印象

作者:徐澄泉

时间:2007-4-17 周二, 下午3:51

徐澄泉诗歌印象

中国/北京/朱先树

徐澄泉的诗名我是知道的。最近他出版了一部诗集《流浪的风》,是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所发表作品的自选集,从中大致可以看出他的整个诗路历程,以及他的诗艺追寻的独自特点。但要知人论诗,作出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价,我自感力所不及,因此诗人枫叶约我写一篇评论徐澄泉诗歌的文章,我只好勉力而为,谈一些对徐澄泉诗歌的印象。

徐澄泉是上世纪8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诗人。他走上诗坛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这时的文学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变异和发展。诗歌更是如此,题材内容的广泛丰富,特别是艺术表达的多样给诗人创作以极大的自由。总体特征则是,诗歌由过去的主要叙述事件和感情,更多地运用表现外部世界和心灵世界为主的方式,特别是青年一代诗人,这种艺术方式成为了他们创作的重要特征。徐澄泉的诗歌创作经历就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

徐澄泉的诗,就这本诗集所收作品来看,用他自己的概括说明,其持点是:“第一辑《优美之蝶》所选诗作精短明快,明白易懂;第二辑《无色之鸟》所选诗作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有艰涩、费解之嫌;第三辑《象征之鱼》收录的是组诗和一首长诗,兼具前两辑特色。”我以为这种说明大致是准确的,就是说他的创作,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的运用和吸收融入。如《大渡河断想》,这是他发表的第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惊涛拍击着/死灰色的河岸/炮火中,勇士匆忙间/留下一个永恒//屹立在水中的磐石/是红军战士的躯体/和后人心上的投影//河岸微风中的松柏/是一支歌/一支无声而壮烈的歌。”这是一个被许多人写过的题材,其革命的思想意义,并没有更新鲜的深刻发现,但在艺术上却并不是停留在叙述红军的英雄事迹,也不是简单地写他们的革命精神如何永放光辉,昭示后人。而是写惊涛拍击的“死灰色的河岸”,写“屹立在水中的磐石”,以及“河岸微风中的松柏”,都和红军的英雄形象和革命精神联系在一起。一首诗歌就这么简单地完成了,明白易懂,但诗意却并没到语言为止,而留在了读者心灵中长久地回响。这就是徐澄泉自己开拓的一条诗歌艺术的追寻之路。徐澄泉的诗,题材内容涉及面是广泛的,写自然的事物,写现实的经历和感悟,有的都是写得不错的,如《雪光》就很好。

从创作的角度看,诗应当不同于小说、散文等文体形式的表达,它既是外部世界的一切事物在诗人心灵的影现,更是诗人心灵对外在事物的一种感应和回响,是情感的结晶,是思想的升华,而这一切又都与诗人的修为历练,以及对社会、历史、现实、文化的认知所能达到的境界有关。看得出,徐澄泉的诗歌创作在这方面也是有一定的基础和功力的。如《石老汉》中写的普通人的生存经历和命运,《想念先祖》写民族的进化与繁衍中生命的顽强与创造等等。从这些随便举出的例子中,我们看出了诗人徐澄泉的思维开阔和深远。当然诗人不是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认识不可能达到某种精深程度,但他能以一种诗意的体会来表达这种对生命、对人的精神层面的真实而亮丽,这就很不容易了。

我认为诗人的目的就在于表达出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溶如并加以升华的真实,而表达的方式则是诗人智慧的创造,不同的诗人应当是不同的,这里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文雅、粗细的区别。一个诗人的艺术表达方式,当然离不开时代的艺术潮流,但只要是真正的自我的智慧创造,都应当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徐澄泉的诗歌创作,无论明朗与艰涩,都拥有自己不同的读者。最没有出息是随人脚后而缺少自我发现创造,这一点徐澄泉是认识深刻的。在《割舌的鹦鹉有本民族的言语》中写道:“曾经沧桑/多余的舌/咀嚼以兆计算的年华/连鱼化石也不知/无论如何都不能图腾/自我的颜色/渐在忘年里黯淡//终于愤怒/不为惭愧/也不为懊悔/啊——嚏/这可不是喷嚏。”我猜度,这就是说每个人包括每个诗人,都应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创造,当然这首诗所表达的也许并不完全是艺术的创作,而应当包含更广阔的内涵。对诗的探索性发现,我们不能因为简单或粗糙就轻率地加以否定。

当然徐澄泉的诗还说不上是十全十美,他还有遥远的路程需要自己去跋涉。但他的修为和文化积累,他的创造智慧,我们不必怀疑。在今天这个消费主义盛行,娱乐疯狂的时代,热爱诗歌,坚守真诚,甘心寂寞,我以为正是有志者,在寻找自己成功的机会。我愿诗人徐澄泉能在今后的创作中,写出更多更好的诗作来。

2006.12.13草就于北京

【作家简介】

朱先树,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男,1940年11月 生,四川富顺县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曾任《诗刊》第二编辑室主任、编审。主要著作有《追寻诗人的脚印》、《诗的基础理论与技巧》、《诗歌美学辞典》、《中国当代抒情短诗赏析》、《中国当代中青年抒情诗选》、《诗歌的流派创作与发展》、《80年代中国新诗创作年度概评》、《一首好诗是怎样诞生的》等数十部。现居北京。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3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