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时装模特与语言的诗性行走

作者:山城子

时间:2008-3-07 周五, 下午2:10

时装模特与语言的诗性行走

——《山城子诗话》[4]

文/ 山城子

诗语言的诗性行走,是诗区别于散文的体裁标志。诗文本缺乏诗性行走,是诗散文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散文化趋势尽管固守着分行排列,也应从诗体中驱逐出去,不妨给它命名为“分行体散文”。

偌打个比方,则如行走。大街上行人的赶路或散步,就是散文;舞台上时装模特的表演,就是诗。后者踩着音乐,携着风韵,带着高雅,逸着审美,岂是前者的赶路或散步可比?

下面出示给你看的是我散步的一段录像:

营区西面有一条河流

由北朝南奔腾 日夜不息

每至雨季 上游便冲下来许多木头

兽一样咆哮人一样推搡 滚滚而来

那浑浊的浪头拍打岩壁水珠喷起老高

不时地惊飞一群群的鸟

被打碎的树叶在漩涡中心打旋

这情形呀令人担心出许多悬念

再换一段名模的台步走走,看看如何?

一条河由北朝南奔腾营区西面

木头常常咆哮着推搡雨季滚滚而来

浑浊的浪头不时喷出受惊的鸟群

碎叶在漩涡中心旋出许多悬念

这四行选自著名军旅诗人周承强诗作《营区边的一条河流》(第一节诗。见《宁静时刻》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首篇)。这行走何以见得是诗性的呢?

第一行:诗人用“一条河”作主语加以强调,“奔腾”之后省略一个介词“在”,句子就显出了简洁干净。简洁干净就具备了一定的诗性。

第二行:诗人把散文行文中应提在前面的时间背景交待,通过拟人化描写,又把木头的动作衔移到“雨季”上,而艺术地省俭地实现了。艺术而省俭,则是十足的诗性。

第三行:诗人把“浪头”比拟之后,又将其自身的动作衔移到“受惊的鸟群”,机智而巧妙。机智而巧妙的语言,当然很诗性。

第四行:妙在把“漩涡”之“漩”,“旋出”之“旋”,“悬念”之“悬”,三个同音字均匀分布在句中,顿使音乐美明朗地展现出来。句子有了明朗的音乐美,亦是诗性的体现。

归纳一下就是:语言的诗性行走,必须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段,才能实现。周承强的这节诗,依次用了“省介”-“拟人”-“动衔”-“比拟”- “动衔”-“谐拍”-“拟人”等传统或新创的修辞格。

2008-3-7/上午与文化村

通讯:561104 贵州省平坝县红湖学校 李德贵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