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富的诗

作者:钱志富

时间:2012-4-08 周日, 下午6:15

钱志富的诗

刘志庆

中国当代诗人中,钱志富的身份有点特殊,他是大学老师,文学博士,是诗歌的专门研究者和评论家和理论工作者,但他写诗的历史并不短。网络上这样介绍他:钱志富(1966—),四川武胜人。文学博士。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1993年出版诗集《我不愿被你烧掉》。2004年出版诗集《掌心是海》。2008年出版诗集《到了舍身崖》。2005年出版诗论集《七月派诗人论》。2006年出版学术专著《诗心与现实的强力结合——七月诗派研究》。2007年出版诗论集《中外诗歌研究》。2009年出版诗论集《中外诗歌共享的诗歌理论研究》。2010年出版《孙钿诗歌赏析与研究》。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曾在《诗刊》、《星星》诗刊、《文艺报》、《当代文坛》、《西南大学学报》、《世界文学评论》、《世界诗人》、《诗探索》、《郑州大学学报》、《宁波大学学报》、《美华文学》、Poems Of The World等50余家海内外当代文学和学术名刊发表诗歌作品和诗学论文数百件。有诗和诗论被译为英语、西班牙语等外语发表。钱志富的诗和诗论在海内外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诗歌《瀑布》曾收入2007年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精品规划教材《大学语文》,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东南商报,现代金报等媒体以《精通英语的诗人》为题进行专访,引起巨大反响。

在诗歌观念上,钱志富认为诗歌有无限广阔的文体可能,诗人可以用诗来抒情、叙事、言志、写景和说理,而诗歌所采用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自由新诗,也可以是古典格律诗,也可以是外来的一些诗歌形式,比如十四行诗,楼梯诗,图案诗等,诗的创作方法也可以任由诗人自己选择,可以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也可以是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也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可以是山水田园边塞,也可以是风花雪月,男欢女爱,也可以是社会现实和过往历史等等,这些只要是真正能触动诗人的生命、性情和灵魂的,无不可写。从实际创作来看,钱志富采用了多种诗歌形式,有格律体,自由体,有新诗,也有旧诗,创作方法多种多样,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艺术元素都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有所体现,题材和主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山水田园边塞诗,反映历史和现实的诗,也有许多爱情诗,乡土诗歌,哲理和佛禅之作,更有探索诗等。正如一些论者所指出的,他在整体风格上是抒情性的,在抒情的基调上杂糅了叙事、写景和说理以及言志的成分。

对于钱志富的人与诗,不少师友给出了较高的评价。恩师吕进在给他的诗集《到了舍身崖》写序的时候,盛赞他本质上是个诗人:“志富也是这样。他是博士,他是高校教师,他是搞理论的,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他的本质是个诗人。他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达方式都是证明。他能成为和我关系很近的学生,也许这是主要缘由之一。他没有城府,不玩手段,鄙薄功利,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路见不平,挺身而出,一番热情一腔正义去拥抱世界,完全是个诗人啊!读他的理论著作,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在理论文字后面那奔腾着的激情和诗情。”又说:“面对转型期丰富多彩而又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诗是心智发育健全者的诗意地生活的精神家园。《到了舍身崖》表达了诗人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无奈情思,倾诉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眷恋,珠玑多多。比如《胡风》一诗就对我有所触动。人的一生一世总会结下‘仇人’。但坏人到处是私敌,唯独没有事业的‘仇人’;好人只有事业的‘仇人’,唯独没有一个私敌。胡风好像正是这样的好人。”恩师吕进自己也是诗人,他对诗人钱志富为人为文和为诗上的影响很大,正是恩师的培养,赞赏和包容以及无形的敬畏力才使得学子在诗歌创作上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师兄蒋登科曾经为钱志富的诗集《掌心是海》写序,序文中是较大篇幅叙述了钱志富的为人,最后总结说:“志富是一个踏实的人,也是一个很有闯劲的人。他挚爱诗歌艺术,我相信,他这些年来摘下的这些果子是心血凝成的,有滋味,也有营养。我也相信,在漠漠戈壁走过一遭的他,在蔚蓝海天的沐浴下,一当会获得新的灵感,新的创造。”师妹梁笑梅在给他的诗集《掌心是海》写的评论文章中提到了诗人钱志富的朴素老实。是啊,诗人应该是质朴的,诚恳的,实实在在的人啊!福建师大教授、博导刘亚猛2003年10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见到钱志富之后这样说:“我和志富在最近一个跨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上萍水相逢,却有一见如故、相识恨晚之感。他对我们共同关心的所有事物表现出的丰富学识、广泛兴趣以及深邃见解当然是使我对于他有‘话逢知己千句少’之感的主要原因,然而我总觉得在他身上还有跟‘学者’的典型气质和风度大不相同的一种特别的魅力,使人不必攀爬到张家界的峰顶,只消跟他在一起交谈就有沐浴于山风、荡漾于松涛、甚或缥缈于云海之感。当时过分沉迷于灰色的理论话语,来不及仔细思考他身上的这种‘非典’气质。直到我们各自回到所在地后,他给我发来他的诗集,我有幸拜读了他的大作,才恍然大悟,知道他的魅力其实是真正的学者气质和真正的诗人气质的极其罕见的交加糅合而产生的一种特别感应。”当读到钱志富的诗的时候,说:“志富可谓诗如其人:平易的外表之下尽是峥嵘险峻,冲淡的语气之中却洋溢着澎湃的热忱。他的诗作使一些文友联想起惠特曼,华兹华斯,济慈不是没有原因的。然而在我看来,就他以自己独特的敏感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作出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就他的作品的深远境界和细腻风格而言,志富可能更接近Emily Dickinson。当然,志富与Dickinson在一个方面大不相同。Dickinson一辈子只呆在新英格兰一隅,到过的几乎只是她自己的想象国度。志富则是历经社会、周游世界,其眼界之开阔豁达,生活之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多姿多彩,不仅在他的诗作,而且在他的诗论中都得到生动反映。”

诗人、散文家、诗评家吴开晋教授也是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认识钱志富的,他在给《到了舍身崖》写的评论文章中这样说:“在北京纪念鲁藜逝世十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上,青年诗学理论家钱志富教授把他刚出版的诗选集《到了舍身崖》赠给我,读后令人欣喜。多年来我就主张,搞理论的也搞点创作,以增添创作过程中的实际体会,写起文章来可以言之有物,能了解作家诗人的创作甘苦;同样,搞创作的也可以写点理论文章,从而可使他的作品有理性和智性方面的引导,并增加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深度。综观文学史上的一些大家莫不如是。志富以搞诗学理论为主,但又写出了这么多很有品位的诗作,实在是令人敬佩的壮举。因为他处于人生拼搏的中年时期,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家庭生活负担都很重,如果没有一种对诗神的痴爱之心和持之以恒的坚毅精神,是不会写出这四十多万字的诗作的。”而吴开晋教授的评论文章的题目是《多方位的艺术探索》。

钱志富少年家贫,从农村长大,家乡的山水田园给了他最初的深刻而美妙的审美教育,研究生毕业后,他到大漠边关工作,塞外的粗犷神奇以及绝美给诗人留下更多更美更深的印象,博士毕业之后,诗人到了烟雨江南,如今工作的时间差不多十年了,在新疆工作的时候,诗人还出访了欧美八国,神奇的异国风光也提供了诸多素材。他的山水田园和边塞诗,是作者自己也比较喜欢的作品。这些诗的写作受到了中国现代山水诗人孔孚的深刻影响,孔孚写诗喜欢用减法,钱志富也学会了用减法,所以他的好多诗都写得十分短小精粹,有的干脆只有两三行,成了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诗坛大兴的微型诗。钱志富的这类诗大多从真山真水真印象提炼得来,加以神奇而瑰丽的想象和构思,显得奇巧瑰丽,富有韵致,审美效应大,使得许多读者读后激赏。首都师大博士孙晓娅在读到诗人的这些诗后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蜀山之雨过漠北,驼铃化入江南音。如上二句可谓我读您大作的初感,虽未细读,但已然喜欢,抽空我会临窗慢品。我家的窗外摇曳着一株葱郁的槐树,犹同青翠的屏障,将我与对面世界的凡俗隔绝了,楼下有两只会饶舌的八哥,屋顶时常能听到小雀新生的喜悦。如此曼妙的环境我却做不出好诗来。诗人车前子曾在我们初次会晤时说我是一首透明的诗,我承认自己的心境澄澈清透,诗却做得愚笨,不如钱兄那般俊雅,等我细读后再与兄细细商榷你的‘小诗’。”柳旦在读了钱志富的诗之后说:“读你的诗是一种享受,好象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纯真年代中任心遨游。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揣测到诗人写诗时那种生命涌动的感觉;穿越时间空间,数种感觉一起迸发的体会以及那种近乎玄妙的朦胧美,可是正是这些短小精悍的小诗,把我们引向一种脱离现实的美好意境,虽然这个过程很短暂,毕竟我们生活在现实中有着俗人的纷纷扰扰,悲欢离合。”“您的诗像一杯酒,愈读弥香。初读你的诗便被其中描写的景物惊乍起,在常人眼中根本没有联系的事物居然可以被你以某种特有的感觉协和起来,又是那样自然可人。”“您的诗更是一首曲,娓娓的谱诉着你的性情。谁说新诗没有韵律,谁说新诗着眼于形式的华丽与新奇。您的诗中隐含着一种自然音符,不压韵却更有韵律感;您的诗不仅有着生活中的自然隽永与率性随意,更有着古典诗词的含蓄凝练,不禁让人想起中西方诗词的特点;即中国诗词以抒情见长,西方则以叙事见长,进而感受到你再次融合中的造诣。”“‘诗者,持也,持人性情。’您的诗与气势恢弘相异,与婉约有别,自成一种风格,相信性情所到之处自成诗篇,读您的诗就像在解读您的人。”吴开晋特别佩服诗人钱志富写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功力,说:“试举几例便可看出作者在写作短诗时的艺术功力。如《金鸡湖》:‘月光被波涛/全打成了/散碎银子’。短短三行,把月下金鸡湖的迷人景色全勾勒出来了。又如《月光聚敛》:‘月光聚敛/在我的手掌/掌心是海’。作者曾以《掌心是海》作为一部诗集的名字。月光飘荡落入掌心,掌心也变成收容月光的大海。诗的内涵非常丰厚,给人以充分的联想空间。再如《被玉兰的花影》:‘被玉兰的花影/照亮的夜/鸟鸣如蜜汁儿’。暗夜可以被花影照亮,听觉中的鸟鸣却像味觉中的蜜汁儿一样,不仅有通感手法的运用,而且达到了一种全身心的‘灵通’之境。还有一首《鸟声似酒》和一首《海上日出》,前者写道:‘鸟声似酒/醉了整个黎明’,短短二行,就调动了作者诗的触觉,既是通感,又是以实入虚。后者写道:‘鲜嫩如婴儿/鲜嫩如婴儿/仿佛可以听见哭声’,如此来写海上日出,是非常独特有韵味儿的,把日出比喻成大海生出的婴儿,可谓超拔的奇思妙想。”

钱志富少年父死母病,家庭极其贫困,他是在磨难中成长的孩子,恩师吕进说他有着农民的诚挚、真实和善良。值得注意的是,钱志富生命的第一个十年正巧是中国文化大革命这十年,他面临的现实是十年内乱,饥寒交迫,孤苦无依,粉碎“四人帮”之后,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求学,经历了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九十年代的经济腾飞,他自己也由一名学生变成了一位建设者,这其中的艰辛和磨练使得钱志富面对现实、人生和历史有着特别敏锐的目光,诚如吕进先生所指出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诗人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诗人写下了大量直面现实的诗篇,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刘亚猛对诗人的一些揭露现实的诗篇激赏有嘉,说:“例如,在‘悲剧’的标题下,他点石成金,通过语境置换将一系列日常‘琐’事提升到诗的高度,赋予它们震撼灵魂启迪心智的巨大冲击力。从‘夏天/老有蚊子/淹死在盆子里’之悲(人居环境之严重恶化,‘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抑或是甚至连最卑微低贱的生灵都难以避免的一种致命的narcissism?),到‘周公难梦/孔子难梦/刘勰更难梦/连梦也被转了基因了’之哀 (民族思想文化被从根本上改造,导致自己原来固有的好一片水草丰盛、马驰沃野、鹰击长空的想象空间顿时荒原化和沙漠化?),志富使他的读者对发生在周围的事突然多长出一个敏锐的‘心眼’。”刘亚猛特别对钱志富写的两则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诗发表感慨,说:“他在同一标题下信手拈来的二则有关高等教育的新闻对于文教界的读者更有振聋发聩的功效:‘报载/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正在准备把自己改革成世界一流大学’和‘报载/一些大学已经通过合并/成了世界一流大学’。一方面国内某些院校号称‘顶尖’,却培养不出中国自己急切需要的,对民族国家有高度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各种高级人才,却连有关自己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华文化的阐释权威和话语权力都丧失净尽,并且却已经在事实上允许自己沦为‘留美预科’或‘留欧预科’;一方面高等教育界的不少头面人物却在连‘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意味着什么,其地位究竟是怎么确认的等关键问题都还不甚了了的情况下侈谈起办‘世界一流大学’。其结果只能是寄希望于‘合并’、‘机构改革’、‘资金投入’等立竿见影并可以进行‘量化评估’的措施,个中的浮躁、浅薄、无知,真是贻笑大方。而教育行政部门和‘顶尖’院校的衮衮诸公,尤其是那些自命学贯中西的‘精英’们,却还在乐此不疲,弹冠相庆。其中的悲哀,只有志富这样‘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入心、入诗’的学者兼诗人,才能从学者的洞察和诗人的感受中深切体验到,并出于学者的正直和诗人的诚实加以正视和表达。”吴开晋说,在钱志富的诗里,“忧患意识和时代生活的概括与揭示都是很突出的。其中既有对一些重大社会历史事件的着墨,又有对各类历史人物的素描,此外,还对某些社会弊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鞭笞,有清醒人们头脑的作用,从中也可看出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火热的心。如写奥运和汶川大地震的诗就使人为之动容。又如写胡风的几个片段:‘(一)仇人虎集/仇人虎踞/在你博大的胸怀中/你可曾用心恨过谁’, ‘(四)真想陪你一起被关押/陪你一起吃厚皮菜/然后一起发疯’, ‘(五)三十万言上书是/三十万滴眼泪/三十万滴鲜血/三十万块和氏璧/三十万条辫子/结果招来了/三十万根棍子/三十万顶帽子/终于把你和你的朋友/打翻在地/并/吐上三十万口唾沫/骂上三十万句脏话/踏上三十万只臭脚/叫你永世不得翻身’,语言虽然直白了一些,但诗人对这一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进行了有力的痛斥,也抒发出强烈的愤慨之情,读后令人难忘,并去深思造成这一巨大悲剧的内在原因。┄┄当然,这一辑中还有一些写人物的短章,和历史事物的小诗也是很精彩的。前者如《臧克家》、《王实味》、《托尔斯泰》等,后者如《刀币》和《水煮鱼》,含义都很深。如《刀币》只五行:‘真是绝妙/既是币/又是刀/币可买刀/刀可杀人’,把金钱的一种本质深刻地揭示出来了。由此看来,《悲剧》一类诗也是可以改好的。”

诗人钱志富习诗之初受过专写爱情诗的湖畔派诗人们的影响,尤其是湖畔派潘漠华的诗曾让诗人钱志富十分喜爱,后来接触外国诗,普希金的一些爱情作品令其陶醉。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诗人同其他学友一起创办蓝星诗社,最早让人首肯的正是一首爱情诗《给》,该诗后来发表在阿红主编的《当代诗歌》上。随着岁月的推进,刻骨铭心的爱情事件屡屡袭击着诗人苦难的心灵,诗人是多情的人,深情的人,无法忘情的人,所以这些常常被诗人变成了一首首精粹而华美的诗篇,不少朋友和诗歌刊物的编辑十分喜爱这些作品,其中不少被刊发了出发,诗人出版诗集的时候也十分珍惜地收了进去。诗集《我不愿被你烧掉》的集名就得益于一首同名的爱情诗作,当然这个集子里的爱情作品并不多,但还是被明眼人看了出来。晚城在评论中写道:“诗人钱志富已发表报刊的数百首诗中,以爱情为题材的诗作所占比例不大,但就是这少数的爱情诗他写得构思精巧、语言瑰丽、感情纤细、耐人回味,多少有些像二十年代‘湖畔四诗人’之一的汪静之所写的爱情诗《蕙的风》那种风格。诗人钱志富的爱情诗《在叶脉中思念我的爱人》:‘……爱人你曾站在家乡的土台∕把万里祁连翘望∕看见我的关外急行的背影∕像要撒那天网∕在戈壁滩头把我的心情打捞∕而那日头在沙山∕留下一片绿荫像伞∕而那月曾圆在我爱人的肩头∕让她的清辉泄在家乡的河沟∕起一段光明之雾在家乡人的衣袖∕日子不会从枝头缤纷而落∕于是我只好在归期之前∕思念我的爱人在火焰山南∕留下淡淡的哀愁∕然后在苍天穹隆下∕急急而走∕看那些建设者们找油的劲头∕为自己派一分汗水∕在祖国进军强盛的时候’。钱志富的爱情诗虽有‘湖畔诗人’的某些风格,但他有所突破,并不是卿卿我我,情意绵绵去标榜爱情至上,而是与新时代融合,注入了新的情操,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诗人可以‘留下淡淡的哀愁’,‘急急而走’,为找石油而‘为自己派一分汗水’,这为公忘私,为国家而舍小家,何等高尚的新时代石油人的品质!”又说:“爱情题材是文学创作中的‘常青树’,说得俗一点是一贴文学创作里的‘万金油’,尤其在诗歌领域里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不知有许多诗人没完没了去写‘爱情故事’,沉浸得很深,然后给读者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除非是断肠人的相思泪罢了,而诗人钱志富的爱情诗却提醒人们别为了儿女情长而耽误了国家的大事业。”吴开晋在评论中也特别评价了诗人钱志富的那些爱情作品:“在爱情诗中,也确如诗集开头介绍的那样,体现了作者的‘多情’,在此再加上两个字‘深情’。诗本来就是抒发内心情怀的,尽管可以通过意象的营造和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但情还是其核心部分,何况是爱情诗呢,可举几例。如《你来了》:‘你来了/我请你坐下/我请樱花雨坐下/我请白玉兰坐下/我请桥下的碧波坐下/我请丛林中的清风和鸟鸣坐下/你来了/我请你坐下/我们都坐下/读……’这可能是写一次林边桥头的约会,作者不尚夸饰,却在平朴的语言中营造出了约会的美好气氛,并昭示出了对爱情生活的美好渴望。再如几首短小的抒怀诗:‘是呀 我黑得象炭/不 我就是炭/不过 我燃烧起来却是火红的’(《是呀 我黑得象炭》);‘你扔在地上的阳光/我都捡了起来/你手掌触摸过的地方/全是春光’(《你扔在地上的阳光》);‘碰过杯的杯/不是杯/是心跳’(《碰过杯的杯》)。第一首和第二首,都是对爱人的直接心理表白,第三首则是叙说相爱时内心的异样感受。这些都是很精巧的爱情小曲。好诗还有许多,不再多述。可见,有了情,才能激发起美好的想象,并酿制成意象的美酒,我想,这比那些纯世俗的带着玩世不恭的心态并以调侃的口吻写成的关于男女相爱相处的诗要更引人阅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年代,诗人从中受到很大的益处,这益处之一是诗人接触到了能够拯救人的生命和灵魂的佛学,慧根不浅的诗人因此写作了一些以佛禅为主旨的作品,同时诗人从实际生活中总结的人生哲学也得到了升华,所以诗人的好些作品能够起到催人奋进、令人开悟的灵慧作用。吴开晋这样评价说:“第四辑是关于‘佛禅’和阐示某些人生哲理的诗。这方面志富更有自己独到的创造。关于‘佛禅’方面的诗,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诗中的禅境,揭示出的禅理和表达出的禅趣是具有鲜明的特色的。可惜宋元以后,这类诗少了。五四后新诗人中,也只有废名的诗有较浓的禅味。不过志富的某些诗并非宣扬禅趣,而是借以明其心志。如《如果海那边无岸》:‘如果海那边无岸/谁去航海/如果沙漠的尽头不是绿洲/谁又去冒险’,显然,这和佛教宣扬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是不同的,其主旨是表达一种进取向上、去开拓新天地的意念,只是借用了佛家常向世人宣示的一种说法,是另一类的哲理性思考。其他的还有一些关于杀生护生方面的一些诗作亦如是。本辑中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被人称道,并选入学生课本中的《瀑布》一诗了:‘到了舍身崖/舍不得跳下去的水滴/只好干涸//舍身而成的瀑流/奔向江海的愿望/势不可当//舍身崖前/舍身就是永恒//历史的洪涛/汇聚在舍身崖前//舍身而得的生命啊/奔腾不息犹如野马群//舍身一跳 随着虹霓飞升的/是你辉煌的灵魂//到了舍身崖/舍不得跳下去的水滴/只好干涸/而干涸/就意味着远离大海/远离奔腾的大海’,诗中有两个对立的意象:不肯纵身一跳而等着干涸的水滴们;纵身跳下悬崖投入滚滚波涛从而获得辉煌生命的水流。诗人揭示的人生哲理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勇敢的人不怕艰难险阻的人才能使生命放出光彩;反之,胆怯、懦弱,畏缩不前,只有使生命枯萎。诗的深刻哲理和思辨色彩令人折服。其它如《在历史寂寥的水面上》、《岩石》也是不错的哲理诗。”

诗人钱志富生于乡土,长于乡土,他的好些诗都是纯正的乡土之作。晚城曾这样评价他的乡土诗歌:“自古至今不晓得有多少文人墨客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用笔墨去渲染‘田园’,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春花秋月,落花飞蝶,柳浪闻莺,而很少有人去关心一下‘田园’的耕作者的疾苦。诗人钱志富道出田园美景的同时,更是关注了农人的疾苦,告诉了大家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人世间真正的‘造物主’劳动者:诗人说:‘田园啊 你诗一般地长出了庄稼∕画一般地生出了烟霞∕你的百鸟一鸣便是音乐∕你流淌的水尽是醉人的酒∕田园对于诗人仿佛是一朵奇异的花∕可是农人说∕苦啊 在田园里∕我们总得背抵着苍天∕背着烈日揉泥巴∕我们得面朝着黄土∕种豆不一定得豆∕种瓜不一定得瓜∕田园对于农人来说当然是花∕泪花 血花 汗花∕还有染在厚布衣服上的盐碱花’。如此用对比写作手法写诗并不少见,就连古民谣中也能找到:‘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落在街头’。而钱志富的诗《田园》用的对比手法更巧妙,它用‘花’来对比:田园对于诗人仿佛是一朵奇异的花,而对劳作的农人来说却是泪花、血花、汗花和衣服上的盐碱花。为什这样说呢?对农人来说大自然仍然扮演着主宰命运的角色:水灾、旱灾、风灾、虫灾……加之人为的灾害:假劣农药、化肥、种籽等坑农害农;环境污染的坑农害农;不合理的摊派坑农害农。农人怎么不能泪花、血花、汗花、盐碱花呢?这确实是要引起决策者关注的社会问题。诗人钱志富的诗好就好在写劳动者伟大的同时,更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吟咏的过程也就是为他们充当喉舌的过程,这才是‘诗言志’的真正出发点。”吴开晋也表示他喜欢诗人钱志富的一些乡土作品:“此外,在乡土诗一辑中,《乡音》、《田园》、《小镇》等也是乡土韵浓郁的好诗。”

探索诗曾经是诗人钱志富的一个禁区,奇怪的是,1999年诗人读博的时候读到了后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伊沙等诗人的作品的时候,却引发了写作探索诗的狂澜,诗人常常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和现实主义的手法也许还有浪漫主义的手法融合在一起,写了不少的作品,有些作品得到激赏,有的作品却遭到批评,后来他自己也放弃了探索诗的写作。吴开晋这样评价道:“而探索诗一辑,有些写感觉或幻觉的诗也不错,如《清晨 当露珠浸透我的眼神的时候》、《我在姑苏舀的这勺蝉鸣》等,耐人寻味。但其它一些探索诗,似未找准探索的途径,给人以迷离之感。也有的由于作者思路跳跃过快,便使读者茫然,并难以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探索诗,当然有它一定的地位和价值,但创作中一定要切实把握住它的脉搏。这些浅见,随手写来,供作者参考。作为诗友,盼望志富在进行理论写作的同时,也写出更多好诗来。”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34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