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侠印象 作者:钱志富 时间:2007-10-13 周六, 上午9:12 郭大侠印象 钱志富 记得郑炀和在一次我们相互敬酒的时候说过:“感谢钱博,让我认识了宁大外语学院的一帮朋友。” 郑炀和在宁大学报工作的时候,人称“神仙妹妹”,她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女子,浑身洋溢着正气和灵气,要是将她写进《红楼》肯定堪与金陵女子相比。 我的外语学院的一帮朋友与“神仙妹妹”相善的就有现在未名湖畔读书的郭大侠即传奇式的人物郭勇。郭大侠曾经远渡东洋,在扶桑国一呆数年,当然陪伴他的还有他的燕子妹妹。郭大侠与笔者相善是在宁大。那是2003年的样子,他刚从日本谋了一个日本文学的硕士学位回国,且被安排主政日语系副主任。那一年他与我同时参评副教授,没想到我自己惨败,而他自己如鱼得水,一跳鲤鱼变成了巨龙。笔者原想这样一个飞黄腾达的人肯定是要有点自鸣得意的样子的吧,一回来就得到重用,一回来就一路绿灯,评职称不费吹灰之力。没想到一次在路上碰到我,他却说:“哥们,什么时候聚一聚,你别管那些什么鸟人,在外语学院,你就是第一,至少比我好。你是第一个博士,很难得的”。后来我们果然一直能够经常在饭桌上相聚,他爱打抱不平的印象就愈加深刻了。于是大家就叫他郭大侠。 郭大侠身上有着某种人格魅力,笔者自己是很愿意跟他聊天的,所以在他未搬出文萃新村之前常常是鬼使神差地就会到他的寓所去,然后跟他神侃大半天,而他自己也似乎来者不拒,常常接待一些到他府上神侃的同事、朋友或学生什么的。他的课也上的不错。在校园里常常碰到他的一些学生,每每谈及,都露出十分钦敬的神色。其实,他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遇到不昌盛的学生,他是不饶人的。要知道的是,学评教这根打狗棍是曾经让许多“不懂事”(即不懂得讨好学生——钱按)的老师——不——教书匠吃过亏的,许多老师不敢管学生,害怕学生打低分报复。郭大侠常常说:“学生就得是学生的样子,怎么能够让他爬到老师的头上来。”不过,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一次一个学生真的就爬到他的头上来了。那是他在校园里,骑着自行车匆匆忙忙赶赴教室的途中,迎面闯来一个十分鲁莽的学生,躲闪不及给闯到了,他十分生气,从地上爬起来原本对方道道歉也就没事的,没想到对方反而态度十分不好,他长得年轻,学生将他当成学生了,所以气焰十分嚣张,结果发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纠纷,后来学校出面才将事情给解决了。 郭大侠喜欢读书,记忆力也很好,理解力也很好,他读的书也很多,好像什么书都读,而且读得很透,很有心得,所以跟别人谈起来什么来常常令人十分折服,而且他还很幽默风趣,讲起一些趣事来常常让人捧腹大笑。读他刚刚出版的散文集《燕园萤雪》的感觉就跟听他讲话一样,开心得令人捧腹大笑。比如他在《话说袁盎和晁错》的开头谈到他读《史记》的心得时所用的绝妙的比喻,就令人高兴得想跳起来锤他两锤。他说:“一部《史记》,煌煌百三十章,灼灼八十万言。常人自是望而却步的了,难以像拉稀一样,一顿噼里啪啦后,很快获得快感。相反,它更像是便秘,你觉得自己很努力了,涨红了脸,结果只出了个屁。”老实说,笔者读到这几句是忍不住大笑了好一阵子的。当然,郭大侠不是优伶,他没有专门以搞笑为乐,而且常常将比较深刻的道理用笑话的方式讲出来,所以这种笑的背后是真正的见识,真正的学问。 郭大侠耿直。为人处事常常是直来直去。他看不起的人他一定是连正眼也不瞧的。笔者有时听到他臧否某些“圣贤”,常常劝他。但郭大侠的耿直却似乎没有招来怨恨,却好像很受人喜欢。这就是笔者经常想不通的问题了。大约是他所处的时代太好的缘故的吧。 郭大侠的《燕园萤雪》出版了,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好得没有话说,应该比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还好。笔者就是这本书出版的鼓励者之一,好友崔雨鼓动我写几句,我真的就只有这几句。余下的话,让别的读者去说吧。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5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