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巫逖的漫画诗

作者:田广

时间:2005-10-06 周四, 下午4:49

谈巫逖的漫画诗

============================

诗的体裁多,按格式分有:词、赋、令、慢、引、古风、柏梁体、排句、格律诗、顺风调、仄

韵诗、民歌、鼓词、白话诗。为适应报纸付刊要求,近来又出现了微型诗。按内容分有:朝章、国采、颂赞、史诗、叙事、即景、风景、田园、情诗、打油。这已是众所周知,为文不是家务,不必炒冷饭。本文要谈的是巫逖先生的诗作。他是个多产多才的诗人,有古诗新诗,也有独创的花式游戏诗,其中有不少佳作,早已引起诗坛注意,如黄雍廉、潘起生、李富祺、喻仁恩各家早有点评,我就不重复了。这里要说的是:巫先生继微型诗之后又发展了一种漫画诗,大多运笔简朴,寥寥几字,内容含蓄而幽默,情趣盎然,它和漫画具有同工异曲之创意,现例举如下:

[简化字]:爱字,如今大陆简体写意

我开门,放马过来,就成家。

此诗只用[放马过来就成家]一句俚语,就形像地表现了大陆改革开放后人文的变化。在毛时代

男女碰一下手,就是资产阶级作风,必须送去劳教或判强奸罪,现在从中学生到退休老人[放马过来就成家]的同居现象已很普遍,这种天翻地复的变化,只用一个俚语就刻划得淋漓尽致,说明大陆已从专制开始走向自由王国,千年专制的古国已露曙光,也许太阳出得太早了,还有变数,有时仍会起暗云,但不影响风和日暖,让人活的有信心,这也是此诗的意义。

[老刀]:砧板上,一忙碌,

餐桌上就温馨了。

刃口,竟被三代人的咀唇,

越磨越利。

以一把老刀来显示中国人勤劳节俭的传统家风。比朱伯芦的[治家格言]更生动,过省事。

[久旱逢甘雨]:一行,一行,

竖写的诗。

只[竖写的诗]四字,将靠天吃饭的农民心情,刻划得活灵活现。显示农民对科技的渴望。只八

字为民疾呼,胜过[六四],省事。圣人公之[诗教]意义在此可体现也。诗人思维境界之深,非只识枪杆子之政客可比。

[推车]:一上路,就是数载的BABY车。

车前的头越摇越黑;

车尾的头越推越白!

用老幼头发变化的一个事实,说明培养子女的艰辛。不必让孩子读[孝经],只读懂这几个字就

可以了,真是多快好省的活教材。

[俄罗斯日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

给社会主义两行泪!

史家颂政坛上的伟人,免不了要长篇大论列政织,此诗只用[给社会主义两行泪]就将两个政坛

人物的功织,写的一微不漏,这功夫比司马迁更到家。

在巫逖先生近几年发表的七部诗集中,类似这种风格的佳作不少,只举一反三可以了。以上

这些诗都和丰子凯的漫画一样耐人寻味。既无曹衣出水和吴笔临风的线条,也无文心雕龙的骈俪艳词,更无堆砌无数洋死人名字的假洋文句子,没有金玉之声,也无丹青妙笔,只信手如小孩子涂鸦一样画几笔,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可以让笔下生花。让人精神振奋,捧复一笑,驱散一天的疲劳。我如初恋中迂到心上人,忽然送来一个初吻那么意外,叫入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是诗,是画,还是一场顽笑统统搞不清,所从我将它称为[漫画诗]。

这种独具一格的诗体,出於巫逖先生的笔下,并不偶然。他是铁路高级工程师,火车最怕转弯

抹角,所以快捷是他脑细胞的主轴,长期工程师的高层次工作,形成逻辑思维的快捷、准确、省力、高功效的功能,就如开山一样,只一炮就打中要害,排除屏障,形成通道,这就形成他取材的特色,总是能针对主题,用简练的词汇加以表达。建议讲成本,写诗用词也要贴切,可以用的俚语和口头禅都不放过,用作诗语,并且表达的绝对准确,正如对桥梁的负重计算一样认真。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功织,就是[给社会主义两行泪]斤两一点也不差。让读者不用世界史大学问,可以理解。这比向读者上历史课和写政治教材省事多了。这正是将商业时代,一切追求最低成本,取得最高利润的创造精神,注入诗歌,形成漫画诗的创新贡献,也可以改成了漫画诗的开山始祖,完全是工程师的修养促成。

展望未来随着商业发展的需求,文艺服务於商业会逐渐普及,这种漫画诗通俗并且功效大,必

然发挥作用,也必为诗坛增加一个新诗体,巫先生的创造已超出诗歌功能的传统意义,不是只为人类塑造灵魂,也为诗的方法论增砖添瓦,扩大诗歌为多元化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具有超时代意义的创新。凡是新生命力量都是无穷的。看来[漫画诗协会]也会随巫先生的创造应运而生。这也是对[电脑文艺]的新期望。[电脑文艺]所以发展快,就是允许作者创新,不受权威控制,社会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巫逖先生能在短期中掘起,并雄据悉尼诗坛一角,二OO四年随团出席欧洲华文作家年会,也是由於生活在澳大利亚这个自由的绿洲中,让他有机会发挥智慧,不必随权威指挥棒走,就走出自己的路来了。这也是土壤决定品种的规律,要诗歌突破当前的困境,先要改造土壤,这也是我们的期望。

(2005年5月7日稿於悉尼知了斋)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73